大唐战史:盛唐与阿拉伯一战唐军几乎全灭( 二 )


不该爆发的纷争,不应中断的丝路文化
怛罗斯之战中的帝国纷争只是表象,丝路文化的中断才是最大的遗憾 。高仙芝虽然具有极高的军事才能和丰富的军事经验,可他贪财好武的性格以及唐政府错误的民族政策导致了丝路文化之殇 。


唐朝军队也曾盛极一时
初唐时,连接中亚的西域是一个多民族政权构成的区域,经过隋唐多年军事、外交、经济、文化多维手段并举,这些政权大多臣服于唐帝国,确保了丝路的畅通 。高仙芝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成为该地区的唐军主将和代表 。然而,面对西方强权阿拉伯帝国的虎视眈眈,高仙芝不仅在兵力有限的情况下没有通过维护民族和睦来确保地区稳定,防御阿拉伯帝国对西域政权的拉拢侵蚀,反而作威作福,横征暴敛,肆意用兵 。高仙芝向唐政府报告石国的不臣之礼,唐政府未经核实,就纵容了高仙芝的用兵;石国国王亲赴长安辩解,唐政府同样未经核实,就在高仙芝的撺掇下轻率将之处死 。高仙芝的贪横暴敛和唐政府的纵容,让西域诸国倒向了阿拉伯帝国;高仙芝虽主动出击,赢得了先机,但盟军背离之心的祸根已然种下,不可挽回,只是等待爆发的时机,最终成为打垮高仙芝率领的唐军最关键的因素 。怛罗斯之败的军事损失,对唐帝国来说,只是九牛一毛,怛罗斯之战后不久,安西都护府就得以重建 。753年,唐政府派封常清远征大勃律取得胜利 。然而,失去的人心已无法通过军事胜利挽回 。
唐帝国向东曾多次用兵,其中较为著名的有对日的白江口之战,取得全胜,自此日本派出遣唐使,虚心学习唐文化 。除了战争以外,鉴真和尚东渡日本,促进了文化的交流,造就了一个至今仍影响朝鲜、日本、东南亚诸国的东亚文明圈,这个文明圈并没有随着安史之乱和唐朝的终结而结束 。而向西,唐帝国错误的民族政策以及国力的衰减,致使丝路贸易在时断时续中艰难维继,更重要的是丝路文化的主导权丧失了,中华文明自此在中亚地带无法形成像东南亚那样持续深远的影响,而伊斯兰文化逐渐填补了这一真空,中亚许多国家至今仍受其影响 。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重现盛唐荣光,实现民族复兴是每个中国人的梦想 。“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和实践就是从梦想到现实的桥梁之一 。为此,我们应当以史为鉴,深刻审视怛罗斯之战这个中断丝路的重要历史事件,思得评失,以更好地开拓未来 。
放眼当今时代,美国的强大与其地缘环境的稳定有着密切的联系 。美国只有加拿大和墨西哥两个邻国,整个美洲都深受美国文化的影响,没有尖锐的文化冲突和对立 。然而,美国良好的地缘环境并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是历史经营、运筹帷幄和文化持续深入影响的结果 。盛唐时期的中亚各国面临着儒家文化和伊斯兰文化的抉择,存在着选择中华儒家文化的可能,因为自汉以来经营的“丝绸之路”的繁盛让唐赢得了先机,可一场不该发生的偶然战争打断了这个进程,让可能变成了不能 。虽说安史之乱、唐后的长期分裂割据让政治和军事的影响力鞭长莫及,但文化种子扎根之机的失去才是最关键的原因 。


唐朝军队也曾盛极一时
“一带一路”的提出,不仅是经济策略,也是文化交流和交融 。汲取怛罗斯之战的教训,在经济互利、共同发展的同时,把握文化交融主动权,完成盛唐未尽之事业,是利千秋、谋万世的大智慧、大战略、大布局,是实现民族复兴、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和保证 。


唐朝军队也曾盛极一时
历史的发展不是循环往复而是螺旋上升的,我们今天也正重新面临着一个历史机遇 。军事是后盾和安全的保障,但文化和经济才是永恒的纽带 。今天的中亚各国都是是我们丝路文化交融中积极活跃的一环和要素,丝路重开是有利于中国、有利于中亚、有利于世界各国的大事情,但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干扰依旧存在,对中国和平崛起的质疑没有消除,“中国威胁论”仍有市场,丝路的畅通绝不会一帆风顺 。要避免重蹈盛唐兵败怛罗斯的覆辙,防止偶然的军事冲突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以文化消融误解、消解冲突,用互利共荣的真诚赢得人心、赢得朋友、孤立敌人,让丝路的历史之光穿透雾霾,推动中国、丝路沿线国家和世界各国共同发展,共创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