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被诛九族?中国历史最后一个被诛九族的丞相( 四 )


汪广洋被贬后 , 当然也不服气 , 便暗中收集李善长的不法证据 , 于洪武九年(1376)与御史大夫陈宁 , 合疏参劾李善长有“大不敬”之罪 。这当然正中朱元璋的下怀 , 于是洪武十年九月 , 朱元璋先升胡惟庸为左丞相 , 再调回汪广洋为右丞相 , 以牵制胡惟庸 , 改变胡惟庸独相的局面 。
然而汪广洋复相后 , 整日喝酒 , 并没有起到应有的牵制作用 , 反而事事调和 , 公事“惟以他官剖决 , 不问是非 , 随而举行” 。这令朱元璋大为失望 , 又把他贬往广南地区 。即使这样 , 仍未能平息朱元璋的怒气 , 便又追加诏书 , 下令追到后 , 即将汪广洋就地处死 , 洪武十二年十二月汪广洋被贬杀 。
网络配图
由上可知 , 明初的丞相擅权不行 , 尸位素餐也不行 , 放权、抓权均无好下场 。朱元璋对于相权的存在实际上已深为反感 , 他不能容忍相权过大 , 绝不希望有凌驾于众人之上的权臣存在 , 废相只是时间问题 。
然而胡惟庸的独断专行 , 使相权与皇权的冲突更为明朗化了 。胡惟庸之前 , 李善长小心谨慎 , 徐达经常带兵在外 , 汪广洋只知饮酒吟诗 , 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尚不突出 。但胡惟庸为相七年 , 擅权乱政 , 使得朱元璋感得大权旁落 , 除了剪除别无选择 。
朱元璋废除宰相制后 , 仍然能时时刻刻感受到李善长的威胁 。李善长为功臣之首 , 虽已退位 , 但势力还很大 , 加之与胡惟庸的姻亲故旧关系 , 始终令朱元璋耿耿于怀 。为了巩固帝业 , 就必须彻底消除这一隐患 , 因而胡惟庸案不断升级 。明代的心腹大患是“北虏南倭” , 于是又为胡惟庸添上了一个“通倭通虏”的罪名 , 就是说他勾结蒙古和日本 , 企图谋反 。但是据吴晗先生《胡惟庸党案考》 , 通倭通虏都是“莫须有”的罪名 。
胡惟庸事件正像一个传说中的故事 , 时间越长 , 故事的范围便越扩大 。到后来胡惟庸东通日本高丽 , 西通卜宠吉儿 , 南通三佛齐 , 北通沙漠 , 东西南北诸夷 , 无不与胡惟庸叛逆案发生关系 。朱元璋在杀胡惟庸若干年后又给他加上这些谋逆罪名 , 是想借胡案兴起大狱来诛杀文武功臣 , 以防功臣们日后威胁朱姓子孙 。平心而论 , 胡惟庸的被杀完全是咎由自取 , 但是所谓的“胡党”却未免牵强附会 。胡惟庸案实际上成为朱元璋整肃功臣的借口 , 凡是他认为心怀怨望、行为跋扈的大臣 , 都被加上“胡党”的罪名 , 处死抄家 , 开国功臣李善长也最终被牵连进此案 。
有明一代任丞相的只有四人 , 李善长、徐达、汪广洋、胡惟庸 , 有三人被杀 。据说徐达也未能善终 , 洪武十八年他患上了极为凶险的背疽 , 按中医的说法 , 忌吃蒸鹅 。朱元璋偏偏派人送一只蒸鹅给他吃 。徐达心知肚明 , 皇上不希望他继续活下去 , 只好当着来人的面 , 流着眼泪吃下蒸鹅 , 没过几天就死了 。
李善长是受祸最惨的 , 不仅本人被赐死 , 还被族诛 。他死后一年 , 郎中王国用为其鸣冤 , 由御史解缙起草《论韩国公冤事状》 , 疏中论道:李善长与陛下同心 , 出万死以取天下 , 勋臣第一 , 又何必为胡惟庸谋事 , 况且他已经年迈 , 根本没有精力再折腾 , 何苦如此!当时正值胡党株连 , 气氛异常恐怖 , 很多人担心会招来祸事 。但朱元璋看了以后 , 未作任何批示 , 可见他也默认是枉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