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次是在1638年,多尔衮由青山关入关,岳托由墙子岭入关,在华北大地上纵横扫荡 。明朝督师卢象升率军在河北巨鹿迎击清军,兵败阵亡 。与袁崇焕、熊廷弼齐名的抗清名将孙承宗率百姓坚守高阳,也城破阵亡 。清军一共攻下一府三州五十七县,包括山东省府济南,掳男女五十余万和大量牲畜财物,然后出青山关而归 。
第五次是在1642年,皇太极以阿巴泰为奉命大将军,率军从墙子岭入关,一直打到山东兖州,又分兵攻陷登州、莱州、莒州、沂州(临沂)、海州,共计攻下八十八城,降服六城,掳男女三十六万,掠黄金一万二千两、白银二百万两,最后由墙子岭出关还师 。
300年后的人民解放战争中,辽沈战役结束后,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主力也并不是从山海关入关,而是经热河通过西面的古北口、喜峰口、冷口关等路线,横越长城进入华北 。当时,拥有60万军队的华北国民党军,并没有在山海关集结重兵防守,只在这里放了一个军的兵力,就是估计到东北野战军可能从其他路线进关,屯重兵于山海关无益 。在山海关放置的兵力,也仅仅是起警戒作用 。后来当山海关守军发现东北野战军先头部队已自热河进关后,惊慌失措,害怕后路被抄,赶紧向天津撤退,将山海关也让给了解放军 。
通过古北口、喜峰口和冷口关等道路入关的东北野战军10个步兵纵队,将近70万兵力,携带着大量火炮、汽车等重装备,仍然通过了崎岖不平的山路,跨过长城防线,有如神兵天降,出现在华北地区,直指平津 。从这一历史事实,人们不难想到:明末以骑兵为主,并无重装备需要驮运的清军要从这些路线长驱直入华北,更是容易得多 。
明清军队战力对比
明末,军备废弛 。中国历史上有一条铁律:历代王朝的军队只有在经历开国时的南征北讨,或是外患深重时的长期恶战,才能锤炼成雄师锐旅 。而长期的和平岁月后,由于农耕文化优裕生活的消磨和统治者重文轻武政策的影响,军队的骁勇之气消失殆尽 。例如宋军在宋太祖开国之初,是一支能征惯战的劲旅,平荆南,灭后蜀,定南汉,克南唐,所向无敌 。到了金军对北宋发动进攻时,宋军早已失去当年的骁猛,许多官兵连马都骑不上去 。
明军的情况也并无二致 。立国之初,军队久经征战,精锐无比,因此能多次北扫大漠,令元军残余丧魂落魄 。此后200多年间,由于北方蒙古的四分五裂,明朝没有如汉代匈奴、唐代突厥那样的大敌,使明军缺少大战恶战的历练,战力远不如前 。一旦努尔哈赤崛起于白山黑水,明军在与剽悍的八旗兵较量中就处在下风 。后金时期和清初时的八旗兵,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善战之师 。生长在寒冷关外的女真人,刻苦耐劳,能骑善射,经过努尔哈赤的组织编练,使八旗军成为一支“威如雷霆,动若风发”的雄悍劲旅 。明军与其作战,几乎无役不败,以致名将袁崇焕认为“只有凭坚城用大炮”才能抵挡清军 。袁崇焕凭坚城用大炮的战术,固然暂时阻挡了八旗军的兵锋,但也滋长了明军过分依赖“乌龟壳”的思想,日后主要凭借坚城以大炮远射,而不敢冒锋犯镝与清军野战,无法磨炼出像卫青、霍去病驰骋大漠建功沙场的铁骑雄师来 。
袁崇焕曾设想明军以构筑城堡方式,步步向前推进,压迫努尔哈赤 。按照这种战略,明军要很长时间才能把战线推进到松花江边,而战事久拖不决,自然使人民的军费负担加重 。如果是在别的朝代,这个战略或许行得通 。如唐朝初年曾长期与突厥等民族作战,并未拖垮国家的经济,反而打出了一个空前繁荣富裕的盛世 。但明朝末年,土地集中达到骇人听闻的程度,民不聊生的社会已无法承受“辽饷”的沉重负担 。农民起义风起云涌,遍地开花,明朝从此在“辽饷”外又多了“剿饷”和“练饷” 。明军既要对付关外的八旗兵,又要围剿关内的起义军,顾此失彼,“不征流贼,即征夷虏;不战于边,即战于腹 。驰驱数千里,经历弥岁月,炎风朔雪,饥寒冻馁” 。节制三镇的明朝总督洪承畴是农民军的劲敌,他曾擒杀闯王高迎祥,在陕西潼关将李自成杀得只剩七骑逃入商洛山 。他取得大胜后,被明政府调往辽东前线 。洪承畴毫不规避清军锋芒,结果统率的14万精锐兵马被八旗军杀得几乎片甲无存 。他指挥的这支明朝最大的作战兵力的覆灭,使明朝丧失了抵抗清军和镇压农民军的最后资本 。
- 揭秘:女诗人关盼盼为何要绝食?
- 揭秘明朝康茂才有什么贡献对康茂才的评价
- 揭秘:山西巡抚毓贤误国的背后真相
- 揭秘:汉武帝的时期的丞相为何大多都死的很惨
- 揭秘谁是中国古代历史上自我推销最成功的人
- 凤凰男是什么意思?揭秘凤凰男的现象和特征
- 揭秘北魏王朝:史上最血腥的王朝
- 揭秘:孔子不费辛苦周游列国的真实目的
- 揭秘故宫里的九龙壁:竟暗藏着惊天秘密
- 揭秘皇太极夺取中原的引路者:出招直指残明死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