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过错误的、有缺陷的,将来还可能犯错误的“可疑之人”可以用 。那么,可能威胁自己地位的人可以用吗?也可以 。咸丰就做到了 。
咸丰用得最好的人,当然是曾国藩 。曾国藩刚帮办团练时,就有人打了个小报告,说他过去是高官,但现在爷爷死了在家守孝,只是个百姓,一平头百姓有这么大号召力,“不是国家之福” 。这个小报告太狠毒了,人家刚开始为你工作呢,先担心他将来成绩大了、势力强了会威胁自己的地位——这也是不少领导人最担心的 。咸丰听了显得很紧张(动容),但他还是让曾国藩放手去做了 。后来的效果大家也看到了,证明他没用错 。曹苏宁知易行难 。“用人不疑”,是人才良好管理的基础,但在此之前,管理者先要学会“疑人”,也即是“知人” 。通过“疑人”和“知人”,了解了人才,这时候就要放手去用,做到“人尽其才” 。
图片来源于网络
崇祯的失败,是他搞错了“知人”和“用人”的顺序,在“知人”阶段,不“疑人”,将人才放在不合适的位置上,结果人才犯了一点错误,就在“用人”阶段乱猜疑,甚至毁掉人才,误己误国 。如崇祯刚开始对袁崇焕非常信任,但却不“知人”,不知道袁崇焕有“独断”的个性,而在用人的时候,发现袁崇焕不完美、不检点,乃至有“不忠”的嫌疑时,又痛下杀手 。这些都是人才管理中的大忌 。反过来看,咸丰帝便知人善用,他知道曾国藩威望高,号召力大,为之动容,但也了解曾国藩对朝廷始终存有忠敬,不敢乱来;知道了人才的秉性特点,才放手去用,不仅挽救了大清,还成就了咸丰之后的“同治中兴” 。
用人之“疑”,是管理者要学会的基本功 。先知人,后用人;知人要疑,用人不疑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
【洪承畴被俘后降清另解:怕被崇祯皇帝问责?】
- 明英宗有几个儿子英宗亲征瓦剌兵败被俘过程
- 明英宗被俘有人倡议迁都一个太监当廷骂了五个字
- 明英宗一生最爱钱皇后被俘后皇后为其哭瞎眼
- 洪承畴的生平事迹洪承畴是功臣还是汉奸?
- 一个美丽的布依族少女反清被俘20岁凌迟而死
- 北宋靖康之变被俘虏的两个皇帝都死无葬身之地
- 明英宗被俘为什么被释放还恢复皇位
- 任用太监导致被俘的明英宗为什么像个明君?
- 为什么打仗时士兵宁愿被俘虏也不愿躺下装死
- 史上最忘恩负义的皇帝:被俘回朝后反清洗功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