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七大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原因是什么?( 二 )


【地球上七大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原因是什么?】风带
由于三圈环流在压力带之间形成的全球大气环流忽略了地表的起伏和海陆分布的差异 。全球大气环流分布在不同纬度,形成不同的大气水平运动带,称为风区 。
什么是压带和风带?
气压带,由于地球表面纬度不同,接收的太阳辐射量不同,形成不同的气压带,称为气压带 。
假设地球表面光滑均匀,气压水平分布呈带状 。地球上有七个水平压力区,即:
(1)两个极地高压带:分布在北极和南极,是空气体因冷凝结时在低空形成的高压带,高空气体辐合,质量增大 。冬季强度加大,范围扩大;夏季,强度减弱,范围缩小 。
(2)两个副极地低压带:分布在南北纬60度及其两侧,各5度左右 。它的形成是因为副热带高压区的热空气体北移,而极地高压区的冷空气体南移(在北半球),热空气体被迫抬升地面形成低压 。
(3)两个副热带高压区:分布在北纬20 ~ 30°的强高压区是由流向低纬极地的空气体的质量辐合形成的 。它随季节移动到南北几十个纬度,活动范围约占地球的1/2 。气压带对大气环流的影响更大 。
(4)赤道低压带:分布在赤道附近 。由于常年高温,空气体热膨胀上升,在高空向两侧流出,导致气柱质量减小,在低空形成低压区 。世界七大纬向压力带呈规则排列,高低压带交错 。
随着太阳直射点位置的变化,气压带可以南北移动 。就北半球而言,气压区的位置一般是夏季北,冬季南 。上下移动大约5 。
虽然大气的压力随时都在变化,但地球大气的压力分布仍然是有规律的 。在赤道两侧环绕地球的一条宽带上,地面附近的气压相对较低,称为赤道低压区 。在北纬30°、南纬30°环绕地球的一条宽带上,气压相对较高,称为副热带高压区 。在北纬60°、南纬60°左右环绕地球的一条宽带上,气压相对较低,称为亚极地低压区 。在地球的两极地区,气压高,称为极地高压区 。
近地面的风向分布也是有规律的 。由于地面的摩擦阻力和地球自转的偏差,北半球副热带高压区的空气体不是由北向南流向赤道低压区,也就是说不是北风,而是东北风,称为东北信风区 。在北半球,副热带高压和副热带低压之间有一股西南风,称为西风带 。北极是东北风,称为极地东风 。在南半球,赤道低压带和副热带高压带之间是东南风带,其次是西风带,也就是西北风,南极是东南风,也叫极地东风 。
有六个风带,分别是极地东风带、中纬度西风带和东北(南)贸易带,在南北半球是差不多的 。
主要原因是三个环流,即:0 ~ 30°低纬环流;30° ~ 60°中纬度环流;60 ~ 90°高纬环流 。经过简化(大气在均匀地面上运动),在气压梯度力的作用下产生三圈大气环流,形成赤道低压区、副热带高压区、副热带低压区和极地高压区 。在地转偏压作用下(北半球偏右,南半球偏左),0 ~ 30°的近地面为东北风,即东北信风 。以同样的方式,产生几个剩余的风带 。同时,在海洋热力差异和地形因素的影响下,形成类似西伯利亚高压的高(低)压中心,随着季节的变化,出现季风环流(气压带中风带的季节性位置移动也是大厅开放的原因之一) 。
地球上七大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原因是什么?
①热力原因形成的赤道低压区和极地高压区:地面冷热不均导致大气膨胀、上升、收缩、下沉,导致地面附近形成低压区或高压区,称为热力原因 。赤道区是地球表面更大的热源,极地是更大的冷源,因此由于热力原因形成了相应的气压区(赤道低压区和极地高压区)(见教材P.6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