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乳浊液:两相不相溶的液体,其中一相以极小的液珠均匀地分散到另一相液体中,形成不透明或半透明的乳浊液,这种作用称为乳化作用 。乳油加入不中后常呈这种物态 。
乳浊液的状态有两种:
①油包水型(W/O):水为分散相,油为为连续相,即水分散到油中,用药量大,在作物上喷药易产生药害 。
②水油包型(O/W):油为分散相,水为连续相,即油分散到水中,农药制剂中常采用的物态 。
若形成水包油型的乳浊液,必须使表面活性剂分子水溶性大于脂溶性,即降低水的表面张力的能力适当大于降低油表面张力的能力 。因为:
①一般乳化剂的用量要过量,这样表面活性剂分子多集中在水界面上,分子插入水面的部分多,进入油中的部分少 。因此,油珠表面形成了一层厚厚的吸附膜 。
②由于表面活性剂有较高的水溶性,分子在油水界面上排列螨后,大量的活性剂分子存在于水中,在油珠发生碰撞时,可随时进入油水界面起补充作用,而使乳浊液处于稳定状态 。
因此可见,乳浊液的稳定性取决于表面活性剂分子形成的吸附膜的厚度及分子排列的松紧程度 。
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如Na肥皂)配制的乳浊液不稳定,抗硬功夫水能力差,主要是肥皂中的Na+易被水中的Ca++(或Mg++)起置换作用,形成钙或镁肥皂,降低了肥皂的分子数,使吸附膜厚度降低,分子排列松散,因而乳浊液不稳定 。
混合型表面活性配制形成乳浊液稳定,这是因为:十二烷基苯磺酸钙脂溶性强,分子一部分在油水排列满后,另一部分分子存在于油中;而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水溶性强,分子除在油水界面上排列外,大部分活性剂分子存在于水中,因此,当油珠互相碰撞时,水中和油中多余的活性剂分子均可加以补充 。从分子的立体结构看,混合型表面活性剂在油水分离界面上,所形成的定向排列分子层更紧密,更严实,因此稳定性更强 。
(2)悬浮液:以固体微粒稳定地悬浮在液体中,不沉淀、不漂浮,这种物态称为悬浮液 。因固体原药多为有机物,不易被水湿润,只有加入表面活性,降低水的表面张力,增加水和固体表面的湿润性,才可形成稳定的悬浮液 。
2.表面活性剂在液态农药上的应用原理:
液态农药喷于受药表面上,可以形成以下三种现象:
∠θ>90O∠θ=90O∠θ<90O
液体在固体表面的接触角用θ表示 。
∠θ>90O :液体在受药表面上不湿润,不展布;
∠θ=90O:液体在受药表面上只湿润,不展布;
∠θ<90O:液体在受药表面上即湿润又展布 。
∠θ=0O:液体与固体互溶 。
一般∠θ=30O时左右是较理想的喷雾效果,液体农药在受药表面湿润展布较为适宜 。农药使用中提高喷雾的效果就是缩小液体在固体表面的接触角,而缩小∠θ最肝效的方法就是在液体农药中加入表面活性剂 。因此,在液态农药上表面活性应用的原理就是通过表面活性来缩小∠θ,其原因是:
国为液体在固体表面形成的接触角与液体的表面张力有关,若一液滴若能在固体表面湿润展布,主要受三个力的影响:
液体与物体表面接触都存在着一定的界面张力,一液滴在表面趋于稳定,三个力可暂时平衡 。
r1:气液界面张力(液体的表面张力使液滴沿切线方向移动);
r2:气固界面张力,展布与反展布的关系,r2力可使液滴从P→左移动;
r3:液固界面张力,渗透与反渗透的关系,湿润与反湿润的关系,r3力可使液滴从P→右移动;
P:液体、固、气三者交点为P 。
假如液滴在固体表面展布稳定时,三个力关系如下:设∠θ=30O
- 强碱性农药有哪些?
- 2023年安全生产费用提取标准 2023年安全生产费用投入计划
- 辣椒斑点落叶疫病打什么农药
- 唐代已能生产质量极高的砂糖甜菜在明代时传入
- 花生的农药残留多少天?
- 辣椒树可以使用农药乙蒜素吗?
- 最早的农药学著作?
-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规律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
-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原理表述为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