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行二的别称,主战坦克排名2( 四 )


这位网友说他的循环印象来自:
“昔高阳氏有才子八人 , 世得其利 , 谓之八恺 。高辛氏有才子八人 , 世谓之八元 。”史记索隐注引《左传》 , 其中的八元分别是:“伯奋、仲堪、叔献、季仲 , 伯虎、仲熊、叔豹、季狸 。”这里怎么是有循环的呢?是否原因是八元八恺乃高阳氏、高辛氏之族内人才 , 并非出自一人之下 , 所以才这样呢 。此外 , 我看金庸先生《神雕侠侣》中描写有兄弟五人 , 分别为:史伯威、史仲猛、史叔刚、史季强、史孟捷 。最后一人为五弟 , 辈份最幼 , 却能以与伯字类似的孟字来取名 , 如果不可循环用之 , 是否是金庸先生对这个不理解而产生的错误呢?
“八元八恺”应如所言 , 是同族不是一家 。而像金庸先生那样用“孟”来称老五是否可行呢?
古代老大“伯”也可叫“孟” , 男女都可用 , 班固《白虎通"姓名》“适(嫡)长称伯 , 伯禽是也 。庶长称孟 。”孔子字仲尼是老二 , 他的异母哥哥就叫孟皮(见《孔子家语》);曹操的字是孟德 。《说文》“孟 , 长也” , 《方言》十二“孟 , 姊也” 。女的叫“孟”为多 。所以有名的“孟姜女” , 就是姜家的大姑娘 。
上古音“孟”读 [ mrang] , 本来就跟“兄”[hmrang] 同一词根 。到汉代读音发生变化 , “兄”的声母 hm 变 hw  , “兄”字就跟“荒”字接近了 , 所以东汉刘熙《释名"释亲属》“兄 , 荒也 。荒 , 大也 。故青徐人谓兄为荒也 。”青徐是今山东一带 , 现代汉语各方言大多接受了阿尔泰语传来的“哥”来替换“兄” , 山东人再没有读“兄”为“荒”的了 , 但江西德兴、浮梁、婺源江湾等地的徽语“兄”读 huae , 还接近古音 。
“孟”与“兄”同根 , 所以是不适宜再作四弟以下的排行的 。
《释名"释亲属》这样解释“伯仲叔季”:
“伯 , 把也 , 把持家政也” 。——按宗法社会里常以长子继承父位当家 , 当国者则一样把持国政 。如春秋五霸 , “霸”亦可作“伯” , 即指盟国奉为把持朝政的长兄 , “伯”、“霸”通用 。同义的“兄”字 , 从人从口 , 表示在家里是发号施令者 , 这与“公”字从口 , 上面的“八”表出声(甲金文下边不是厶) , 表示是国家的发号施令者相似 。弟弟们对兄长是必须服从的 。唐代后汉语借用阿尔泰语系突厥语的“哥”aGa  , 我们的“伯”字则传到阿尔泰语为“伯克”baeg , 跟古汉语的“伯”一样 , 成了官长、贵族的称呼 。“伯”字甲骨文只作“白” , 好几位文字学家解作日光初出 , 郭沫若则解为象大拇指 , 认为跟“擘”同根 。不管那一说 , 总之是其字义是最初的 , 是老大 。
“仲 , 中也 , 位在中也 。”——这个叫法还留在云南白语(汉语最亲的兄弟语)里 , 读 zv 阳去(第6调) , 在白语里 , “仲子”是二儿子 , “仲女”是二女儿 。
“叔 , 少也 。”——这个字也跟“俶”字同根 。《尔雅"释诂》“俶 , 始也” , “俶 , 作也” , 就是才起来的 , 新生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