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珍珠怎么养?( 二 )


培育水体面积应在10亩以上,水位1.5-2.5米 。稚蚌入箱前3-5天,应根据水体环境(新塘或老塘)、鱼类放养量(有一定比例的花、白鲢50-200尾/亩),先施基肥,培肥水质 。使水色呈淡褐色或黄绿色,透明度30-40厘米 。稚蚌在3厘米前,水质不能过肥,否则稍高的氨、**酸根离子浓度就会抑制其生长 。3、培育过程中,应根据透明度和水色变化及时追肥,一般每隔10-15天一次,每次150-250千克/亩湿猪粪,肥料必须经充分发酵腐熟 。最好不要用鸡鸭粪肥,建议使用专业复合肥料(用量可按说明书),这样既安全,肥效又高 。稚蚌长到了3-5厘米时,可以适当增加施肥量,提高水体肥度(透明度30厘米) 。另外,每隔10-15天应施生石灰一次(10千克/亩) 。整个培育期间,水色变淡、透明度增加时应及时追肥 。但切不可让蓝绿藻繁盛,或透明度降至25厘米以下 。如能按要求科学管理,不到3个月60%的幼蚌即可达到手术规格 。淡水无核珍珠手术操作技术采用贝类外套膜上皮组织、移植到育珠贝体内以培育珍珠的方法,一直是人工培育珍珠的基本手术工艺 。经多年努力,我们将撕膜法工艺和系统化消毒技术科学结合,形成了一套新的手术操作工艺、流程,以及手术操作质量管理措施 。通过对手术操作工的培训和养殖生产实践表明,该工艺及其管理措施,不仅使“大、光、圆、艳”的优质珠率大大提高,同时手术后珠蚌成活率达95%以上,并可有效地预防蚌病的发生 。
淡水珍珠的养殖时间
育苗期时间一般在2.5-3年左右 。等珠母贝成熟长大到一定程度了,才可以开始做植入手术,如植入贝体的外套膜小片或者珠核,来**分泌珍珠质来形成珍珠,这段时间,母贝需要一定的时间来适应、休养 。
养珠期:养珠期时间一般在1.5-3年左右 。珍珠层的生长速度因气候及水质而变化,也与产珠的软体动物有关,水温愈高,珍珠质分泌的速度愈快,沉积愈多,珍珠生成就愈决;反之,则慢而少 。以形成akoya珍珠的马氏贝母贝为例,每天平均可分泌3至5层,每次分泌覆盖的厚度仅0.3微米,也就是一天分泌的厚度约在0.9-1.5微米,养殖一年365天才可生长约1000层,珍珠层厚度只有0.3-0.4mm左右,所以要长到1毫米厚,需要3年的时间 。
怎么养珍珠?
一、方法:1、珍珠是在贝体内形成的和贝壳类似的物质 。不论是天然珍珠或是人工培育的珍珠,都是由于贝类在偶然条件下受到外界有**性的细小杂物进入并接触其外套膜时,外套膜受到**便分泌出一种珍珠质,将这些微小杂技层层包裹而形成赘生物,经过一定时间便形成了珍珠 。2、饵料生物:水中饵料生物充沛,育珠蚌的营养丰富,就生长好,从而珍珠也就长得快,且质量高 。主要饵料生物有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 。3、光照和通风光直接产生热效应,从而对育珠蚌和饵料生物的生存提供能量来源;光影响着水环境的理化性状;光对育珠蚌的颜色、生殖和行为等都具有重要意义,对于丰富珍珠的光泽也有利 。通风的环境水波荡漾,增加水中的溶解氧,还可促进上下水团的运动和热量的传递 。4、无机盐无机盐对育珠蚌的生长和珍珠的形成有直接和间接的影响 。钙是育珠蚌贝壳和珍珠的主要成份(以碳酸钙形式存在),育珠蚌的养殖场所一般要求每升水含钙10毫克以上 。此外,还有镁、硅、锰、铁等,都要求有一定的含量 。5、水的酸碱度(PH值):中性的水域(PH7~7.5)最适宜于育珠蚌的生长和珍珠质的分泌 。大多数淡水水域的PH值为6.5~8.5;硬水水域偏于碱性 。酸碱度超过一定限度都会影响育珠蚌的生长和生存 。6、一定速度的流水,对育珠蚌的生长和珍珠的育成都有重要意义 。生产实践证明,在流水的水域中育成的珍珠光泽较静水中育成的珍珠光泽好,产量也高 。7、构成珍珠和贝壳的物质大部分是碳酸钙 。碳酸钙随结晶时条件的不同而形成方解石、霰石等,珍珠是由霰石构成的,而贝壳是由方解石构成的棱柱层 。8、水温:育珠蚌的生长、发育、繁殖和分布都直接地受到水温的影响和控制,珍珠的形成和生长也同样受到水温的制约,育珠蚌对温度变化幅度的耐受范围 。二、知识点:1、中国的天然淡水珍珠主要产于海南诸岛 。珍珠有白色系、红色系、黄色系、深色系和杂色系五种,多数不透明 。珍珠的形态以正圆形为最好,古时候,人们把天然正圆形的珍珠称为“走盘珠” 。2、珍珠并非是天然宝石,它生成于某些贝(蚌)中且未能排除时,它的细胞膜就会分泌出珍珠质液,将外来异物一层层地不断包裹起来,久而成珠 。由于每次所包裹的珍珠质层极薄,因此,一粒珍珠甚至由几千层珍珠质包裹叠加而成,历经3—6年时间方能形成 。珍珠全年皆产,通常以十二月较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