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字开头成语 次字开头成语大全集先( 二 )


清代以来,有研究者提出《兰亭序》非王羲之所作 。然而,从他们引用的据来看,这种观点仍然没有说服力 。
因为原著不存在,所以我们今天探讨《兰亭序》之美,主要以《龙书》为主,参考其他书籍 。
纯行书之美
我们知道,书法有五种类型:篆书、隶书、楷书、行书和草书 。这五种字体和餐厅里的各大菜系一样,各有各的味道,每种字体的美感也不一样 。
行书,介于草书和楷书之间,既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像楷书那样挺拔 。我们再来看这个楷书《兰亭序》(图二)的部分,有欧式风格,可能是后人收集欧阳询的词而形成的 。另一本是明代张凤仪草书《兰亭集序》的一部分(图三) 。将它们与王羲之的《兰亭序》(图四)比较,草书最简单,楷书最鲜明,行书居中 。从动静来看,最安静凝重的是楷书,最动荡的是草书,行书是动静结合,更趋向于动态 。
前人说“立言,行如行,草如跑 。”楷书如立人,行书悠悠行,草书如跑步,且快 。其实这很形象的表达了楷书、行书、草书的速度和力度的区别 。
行书是一个特别宽泛的概念,包括有点偏向楷书的行书——“行书”和有点偏向草书的行书——“行书” 。《兰亭序》可以说是一部不偏不倚的“纯行书” 。所以我们看《兰亭序》的时候,既通顺又容易辨认 。既有草书的洒脱感,又有楷书的工整感 。也可以说,有一些浪漫,也有一些现实,是浪漫和现实的结合 。这和我们的理想生活相似吗?我们之所以喜欢《兰亭序》,一部分是因为我们喜欢一种理想的人生状态 。
除了《兰亭序》,王羲之还有很多其他的行书帖,也很精彩,但都很短 。比如《快雪中晴帖》(图五)写得轻松轻盈 。但是看了几行就没了,不像《兰亭序》那么长那么过瘾 。精通书法的宋高宗·赵构谈了自己读《兰亭序》的体会:“右军是否减少了其他书籍的数量?”不过这个帖子的字数比其他书多 。如果满满的都是书,那就满满的让人满足,让人难忘 。要不是别的卷轴,随便玩几行十字,比如一寸锦缎片玉,就很容易了 。“王羲之的其他行书都还不错,除了不仅用词优美,而且用词丰富,篇幅长,就像听一首很长的曲子,抑扬顿挫,跌宕起伏,环环相扣 。我怎么也看不够 。
创造新一代:从简单到美丽
王羲之《兰亭序》之美还体现在它开创了一种新的风格 。要理解这一点,必须从宏观的历史角度来看 。王羲之生活的东晋,是历史上书法由简式向绮丽式转变的重要时期 。这期间,王羲之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此,对王羲之书法有深刻认识的元代书法家赵孟頫看得很清楚 。他说,“右军字势变,其豪气出于自然,故以为古今所仿 。”
那么王羲之之前的所谓“古法”是什么样的呢?可以看看汉魏时期的书法 。一件是湖南长沙娄东派出土的东汉晚期竹简(图6),这是行书初期的形式 。另一种是三国魏代书家钟繇写的《何解表》(图7),是楷书加一点行书 。这两幅书法,隶书笔画较多,宽平 。这种书法风格延续到王羲之活动时期,如王羲之早期作品《姨妈帖》(图8) 。我们在这里设想一下,如果王羲之一生的书法风格都是“伯母帖”的风格,那么王羲之在书法史上的地位,不仅难以与同时代的人相区别,也难以称之为“书圣”,正如南朝书法家余虎所说:“西河之书,初不绝,势不可挡 。
王羲之的伟大在于,从前期到后期,他经历了一个从旧到新的转变 。后期摆脱了《姨妈帖》之类的“古风”,开创了《兰亭序》之类的全新书风(图九) 。在美学上,后人将前者归为“古质”,后者归为“今美” 。当王羲之同时代的书法家还沉浸在“古质”中的时候,王羲之完全独树一帜,改变古法,需要非凡的勇气 。王羲之新体一出,当时就很受追捧 。同为书法家的俞家子弟,不愿学自己的书法,转而学王羲之的书,甚至引来俞家著名书法家宇易的极大不满:“小儿贱鸡,爱野枭,皆学闲少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