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且不理会曹操三请诸葛亮一事的真伪,只想就事论事分析,故事的内涵与意义 。在故事里,曹操虽深知人才的重要性,但他在实践中如何把握政策、怎样采用策略,切实善待人才方面却存在着做得不够好之处 。我们不难看出,曹操确实有“爱才之心”,通过程煜举荐、自己观察,发现诸葛亮具有超人的水平能力之后,马上前往探望邀请,就是明证 。不过,在三请诸葛亮的过程里,却犯下了几个不该有的错误:比如“吩咐曹洪先去茅庵,请诸葛亮到茶馆来叙谈”,显然诚意不够、诚心不足;再“派程煜去请诸葛亮”,依旧是放不下丞相身份,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不肯礼贤下士;到了第三请,曹操虽亲自看望诸葛亮,却仍属心不甘情不愿与诸葛亮掏心窝交朋友的心理状态,保持距离,企图以厚礼收买、以利益诱惑等方式拉拢孔明加盟效力,于是诸葛亮在没有看到应有的厚待、尊重、敬爱的情况下,只能以不愿出山、不肯帮扶而使曹操乘兴而来败兴而归 。
二是诸葛亮的打算与曹操的期盼相距甚远 。
诸葛亮在《三国演义》里无疑是位最光彩夺目和充满传奇的人物 。他从躬耕南阳的一介平民,跃身成为刘备的军师、蜀国的丞相,其华丽转身虽然与自身卓越的军事才能、睿智的政治才能有很大关系,但就成功者创业选择角度来看,他跟对了人,选对了老板,是极为重要的先决条件 。
在诸葛亮出山之际,正是三国战乱、群雄逐鹿之时,他有许多机会把握、有许多机遇面临 。若以大小划分,起码有三个大老板可供选择,一个是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一个是盘踞江东颇有口碑的孙权,最后一个是被曹操撵得东躲西藏的中山靖王之后刘备 。
按说,曹操的实力最强,不仅雄厚无比的优势,更具重才惜才的实际 。跟随曹操打江山成功把握大、效果好,诸葛亮为何不愿意选择曹操呢?理由有三:一则孤高自负的曹操不一定看得上他这个无名无分的乡野村夫 。二则曹操身边的奇人异士甚多,去了不一定受到重用 。三则曹操是一个生性多疑且嫉妒心很强的人,跟了他不一定有好果子吃 。
而刘备此时此刻尽管实力最弱小,连自己的地盘也没有,靠借居在刘表处安身,处境十分艰难,随时都有可能被虎视眈眈的另外2家吞并 。诸葛亮毅然决然加以选择,确实有其高明之处,他的理由有四:首先,刘老板“根红苗正”,乃中山靖王之后,汉室皇叔,上承天意,下顺民意,光这一点就比名不正、言不顺的曹老板强 。其次,刘老板重情重义,礼贤下士,德馨远播,有一颗怀柔之心,这样的老板跟着放心 。再次,刘老板的手下有关羽、张飞、赵云等虎将,却没有一个运筹帷幄、能担当大任的谋臣,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第四,越是不起眼的企业,越是能张显出自己的能力,也越是能得到老板的器重 。思来想去,左右权衡,最后诸葛亮将目标锁定在刘备的身上 。事实证明,诸葛亮的选择是十分正确的,是极为明智的,也是特别成功的 。
曹操三请诸葛亮的故事,未见史料记载,仅凭民间传说,未必可信 。我们今天之所以采用传说的故事来分析问题,并非是给一代枭雄曹操做什么人生总结 。而是想就事论事讨论人才观的认识理解把握问题 。事实上,依据历史记载,曹操不失是位深谙用人之道的明君 。曾有人为他总结的用人特点:“真心诚意,以情感人;推心置腹,以诚待人;开诚布公,以理服人;言行一致,以信取人;令行禁止,依法治人;设身处地,以宽容人;扬人责己,以功归人;论功行赏,以奖励人 。”笔者很是欣赏 。
- 是谁首先说服了孙权抗拒曹操?赤壁之战的缔造者
- 曹操手下有几十万兵马饷银粮草来源于何处
- 诸葛亮夫人黄月英真的是个其丑无比的无盐女吗
- 袁绍和曹操的差距有多大?官渡之战显示双方差异
- 诸葛亮的弟子不如司马懿的继任者?到底谁死得惨?
- 拓跋珪:结束五胡离曹操最近的男人
- 刘备与曹操命运是如此的相似
- 揭秘诸葛亮哪一点上超越了曹操、司马懿
- 揭秘:曹操生前两大谜团难倒了国人上千年
- 诸葛亮最怕的人是谁而且还不是司马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