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棵小草43集大结局 我是一棵小草电视剧43集主要内容( 二 )


宋朝时,西夏王朝设立了“黑水镇严俊司”,管辖黑水城周边地区 。城市人口逐渐增多,商业趋于繁荣 。
元朝时,成吉思汗打败西夏,城内将士不是逃跑就是被杀 。忽必烈登基后,扩建了黑水城,并在此设立了“伊吉乃路总政府”,大大提高了黑水城的重要性,成为西北地区的军事、政治、文化中心 。
明朝时,朱元璋派盛丰去河西走廊 。由于顽强的抵抗,为了打败黑水城的元军,命令士兵筑坝拦截黑水河 。最后城内缺水,元军溃逃 。虽然赢得了战争,但是因为水源枯竭,沙漠逼近城市,城市逐渐贫瘠 。
从此黑水消失在世界上 。1941年9月,于右任和一些考古学家来考察时,这里的景象是:“沙草模糊了黑水,没有王建国的历史 。”中原炊具是长骨,大吉铭文是草砖 。”
黑水国遗址 。(来源:李翰梦《张掖黑水国:一部缺失的历史经典》)
黑水国的消失,当然和战争第一有直接关系 。因为地处丝绸之路要塞,西可直通中亚,东可入陇右中原,北可达蒙古草原,西南可至青藏高原 。这里的战略价值极其重要 。岳氏、乌孙、匈奴、汉、西夏、吐蕃、回纥、蒙古等政权都把这里作为军事要地,力求以军事手段据为己有,确保自身安全,然后以此为起点对外作战 。
结果几千年来,战乱不断,硝烟四起,政权更迭频繁,很难有持久的和平环境来建设城市,开展商业贸易,发展文化教育经济 。每一次战争爆发后,人们为了保命保命,大量逃亡 。原来耕种的田地荒芜了,原来繁荣的商业萧条了,居民数量锐减 。无法形成大规模的人口和产业集群,难以保持城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
黑水国家城被流沙淹没的房屋废墟 。(资料来源:王力《汉唐丝绸之路张掖段沿线道路及遗址调查研究》,转自邵儒林《古丝绸之路遗址图集——河西走廊段》) 。
背后的气候因素不得不提 。4000多年前,这里气候温暖湿润,水资源丰富,沼泽湖泊众多,山上覆盖着落叶阔叶林;此后,北方气候虽偶有回暖,但总体干旱趋势十分显著,降雨量减少,蒸发量增加,植被减少,树种数量减少 。部分森林草原变成干旱草原,河西走廊生态环境发生巨大变化,生态加剧恶化,沙尘暴等自然灾害频发 。
对此,地方志中多有记载,如:“元元年(公元前86年)四月晨,张掖大风自西北起,天气红黄,夜雨,落为黄土”;“西晋永康元年(300年)十一月二十五日夜,张掖大风自西北向东南猛刮,断树飞沙走石,次日”;“乾隆十八年(1753年)七月,张掖、东乐、山丹等地狂风大作,天昏地暗 。五色如电,三四个时辰后,鸡早啼 。”这些灾害反过来又加速了河西走廊的生态恶化 。
不合理和掠夺性的生活方式是最关键的因素 。一方面,安史之乱后,吐蕃、西夏、回纥等游牧民族相继进入黑河流域,将居延河流域上游的土地改作牧场,但水利设施没有修建和恢复,下游自然难以取水 。原来的荒地变得萧条,沙漠化加剧,河西走廊成了“不毛之地” 。由于缺水和沙尘暴,一些植被死亡,区域生态恶化 。
另一方面,从公元前121年开始,中原王朝政府开始了河西走廊的开发模式,修建军事防御设施,采取屯垦戍边的政策 。大量中原或江南移民自发或政府安排抵达,兴修水利,滥伐森林,将草原改为耕地,扩大土地,大量种植农作物,造成河流干涸,原有绿洲面积减少,草原沙化,植被减少,生态系统破坏 。
在这样的背景下,黑水国彻底消失,西域楼兰古国消失,高昌古国消失,留下的是一片无奈的文明废墟 。
黑水国遗址考古 。(来源:张掖市旅游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