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贯中籍贯东原渐确立《水浒传》惹怒朱元璋( 二 )


在元朝后期,元杂剧南移 。在这个过程中,杂剧是沿大都至杭州的水路(大运河)交通南移的 。当时,作为大运河南北漕运必经之地,东平商旅往来,经济繁荣,文化发达,《马可·波罗游记》曾称它是“一个雄伟壮丽的大城市”,南移的杂剧便在这里发展、繁荣起来,东平府也成为“大都以南新的杂剧活动中心” 。
此外,当时的东平在汉人世侯严实父子的统治下,保持了相对的稳定和繁荣 。在严实为东平行台后,延揽人才,大办教育 。据《元史阎复传》载:“阎复弹冠人东平学,师事名儒康晔 。严实领东平行台,招诸生肄进士业,迎元好问校试其文,预选者四人,复为首 。”
由于政策的适宜和环境的安定,元代东平的府学教育相当兴旺发达,“人物之盛,为诸道最” 。据《录鬼簿》记载,有元一代写乐府、杂剧的作家共152位,其中,就有罗贯中的记载:“与人寡合,乐府、隐语,极为清新” 。
在收藏罗贯中早期著作的过程中,姜广智研究认为,罗贯中对乐府、隐语(谜语)相对熟悉,他早年创作了《风云会》、《蜚虎子》、《 连环谏》 ,这些杂剧在民间曾广为流传 。为此,他理所当然地进入了《录鬼簿续编》 。
“图王”未果发愤著书
传说是历史的影子 。在东平当地人的“口碑”相传中,罗贯中出生于东平罗姓大家族中,并在此度过了他的青少年时期 。据说,在年轻时,罗贯中曾读书科举,因而得与同邑霍希贤结为“亲如手足”的好友 。
网络配图
然而,罗贯中不是一位传统意义上的文人 。元朝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他也曾参与其中 。明人王圻在《稗史汇编》中,称他是一位“有志图王者,乃遇真主”,也就是看到天下将不免落到朱元璋手里,才不得已淡出江湖 。不久,罗贯中远走江南,流寓于江、浙一带,以小说抒写其“ 图王” 霸业之胸襟 。
不过,这也可能只是一个传说 。因为清顾苓《塔影园集》卷四《跋水浒图》记载“罗贯中客霸府张士诚”,这与“有志图王者”的形象不符合 。这两则记载虽有矛盾的地方,但足以表明罗贯中在元末曾经想有所作为,“传神稗史”,只是在现实中失败后无奈的选择 。
明朝建立后,朱元璋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曾令各行省连试三年 。由于曾与朱元璋为敌,罗贯中不得不放弃了读书人步入官场的机会 。明洪武14年,罗贯中写出了《三遂平妖传》(20回本),此后,便一发而不可收,创作了《 残唐五代史演义传》、《隋唐志传》等著作 。
有专家认为,“有志图王”的早期经历与其晚年的特殊心境,是罗贯中偏好政治历史题材小说,并在这类小说上取得艺术成功的关键 。一是用三国故事作为题材写出了《三国演义》,一是用兼历史与英雄传奇品质的梁山好汉故事编辑《水浒传》(目前通行的说法,比如说《中国文学史》赞同由施耐庵原创、罗贯中编辑整理成书的说法) 。
对于罗贯中创作的大量历史小说,姜广智研究认为,虽然有“图王”的想法,但罗贯中的这些作品贯穿了一个“忠义”“忠君”思想 。在《三遂平妖传》中,他把农民起义军首领称之为“妖”,正面歌颂官军统帅文彦博与“三遂”;在《残唐五代史演义传》中,他立意歌颂“圣君贤相”治国安民,认为农民起义领袖是“逆天行事“;在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他极力宣扬正统观念,“拥刘反曹”,主张“大统一” 。
可以说,罗贯中成功塑造的刘备、宋江等艺术形象,即是作者思想意识的体现 。
本报采访人员 王红军 姜言明 通讯员 陈淑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