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羽(1323—1385)字来仪,浔阳(今江西九江)人,后迁居苏州 。与高启、杨基、徐贲等人为诗友,时人誉为“吴中四杰”“北郭十才子” 。元末领乡荐,为安定书院山长 。至正二十七年(1367)六月,徐达炮轰苏州城,张士诚之婿潘元绍迎战 。在大难临头之际,潘氏家中七姬能识义节,一日同尽 。八月,潘氏命张羽撰《七姬权厝志》一文以壮其事;书法家宋克书丹,瘞于七姬墓侧 。洪武初年被徵至南京,但因应对不称旨放还 。但后来又再徵授太常司丞,朱元璋曾令其书滁阳王庙碑 。洪武十八年(1385)“坐事”贬谪岭南,当行至半途中,又急被召回 。张羽自知凶多吉少,死罪难免,遂投龙江而死,卒年六十三 。张羽是元末明初江南地区著名的诗人和书画家,山水师宗“二米”、方从义、高克恭,笔墨苍秀 。《松轩春霭图》轴是其唯一传世画迹,弥足珍贵,署年“至正丙午三月十日”,即1366年,时四十四岁 。《明史》有传 。
徐贲(1335—1393)字幼文,号北郭生,祖籍四川,居毘陵(今江苏常州),后迁居至苏州城北 。张士诚曾欲延聘为官,但徐谢去不受而移居吴兴 。朱元璋占领苏州后,为了报复,遂将苏州城中富户、士人谪迁至临濠府(今安徽凤阳),徐贲亦在其中 。洪武七年(1374)被荐至南京,颇得朱元璋喜宠,累官至河南布政使 。后因犒劳征蛮大军不力,下狱瘐死(即饿死、病死),结局非常悲惨 。在元末画家入明为官之人中,徐贲的官衔最高,成为一省最高行政长官 。张羽与徐贲是挚友,徐氏诗集《北郭集》为张羽为之编定,两人曾相约一起卜居吴兴(今浙江湖州) 。徐贲《溪山图》作于洪武壬子年(1372),徐贲在题画诗中有云:“人生未许全无事,才得登临便是闲 。”但他绝对没有想到,二十年后,他从一个“封疆大吏”瞬间就沦为了阶下死囚,功名富贵,犹如梦幻一场 。徐贲流传画迹较多,《溪山图》堪称是其代表作,董源、巨然的长披麻皴,古淡清润,体现了明初文人山水画的最高水平 。《明史·文苑》有传 。
赵原(约1325—1374),又名赵元,字善长,又字丹林 。原籍山东莒县人,随其父赵云迁居苏州 。他也有可能曾为张士诚的门下客 。赵原不擅作诗,但交游皆当时江南一带诗文名家和文人,与倪瓒、顾瑛等人尤善 。赵原后来被朱元璋杀死在南京 。明人王鏊等撰《姑苏志》中记赵原:“明初召天下画士至京师,图历代功臣,原以应对不称旨,坐死 。”时间约在洪武八年(1375)左右 。晚明王穉登《丹青志》中亦云:“赵原,字善长 。郡人 。画师王右丞(即唐人王维) 。洪武中召对,不称旨,赐死 。”《晴川送客图》,有较明显的王蒙画风意境 。故李日华《六砚斋笔记》卷二中云:“赵善长山水雄丽,可雁行叔明(即王蒙) 。”赵原的笔墨有点“杂”,董源、李成、王蒙、黄公望、高克恭、盛懋等皆似乎学过,但无自家独有的风格,学而不化 。所以,他向前无法与“元四家”相提并论,向后又不及王绂、刘珏等人 。虽然生前盛享画名,但身后渐渐被主流画坛所遗忘 。《晴川送客图》曾经先后为张珩、王季迁收藏 。1973年与《溪岸图》等二十四件宋元绘画,同归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购藏 。
关于由元入明画家的命运结局,我国台湾和美国学者研究的较多 。如高木森、张仲权、张光宾、姜一涵、李铸晋等,皆有专文详论 。这批画家的史料极少,可能是因为明初“文字狱”关系而被后朝销毁,更可能当时根本就没有什么文字记录 。所以有关他们获罪的原因,今存仅有两三个字:坐法死、坐事、不对旨、不称旨等等 。其实,朱元璋对那些曾依附于张士诚的江南士人,怀有极深的戒心和报复的心理 。即使是那些真心投靠自己的人,他也密令锦衣卫严加监控,稍微发觉有丝毫的异情,遂立即借故予以斩尽杀绝 。根据高木森的研究统计:“在朱氏威权下被处罚或被杀的画家(包括文人画家和职业画家)至少有十六位 。”(高著《元墨淋漓:元画思想探微》)
- 八大菩萨之一灵吉菩萨为何屡屡帮助唐僧师徒四人
- 康熙皇帝为何没给孝庄皇后建陵墓只因太忙碌
- 诸葛亮的岳父黄承彦为何要帮助陆逊?
- 成吉思汗的侧妃也遂为何在死后被追尊为皇后
- 张敞画眉:能吏张敞为何坚持为妻子画眉
- 四大名捕中古灵精怪的齐青瑶最后为何郁郁而终
- 揭秘:宋朝白富美人群为何产生大量剩女?
- 汉武帝如此疼爱的公主为何被处以腰斩的极刑?
- 满清为何能灭蒙古族?对其实行计划生育
- 未解之谜:康熙陵墓里为何葬了四十八个后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