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能成就一番事业的人大都长相出众,属于扎在人堆里也抢眼的那种 。李密也不例外 。
一次杨广视察部队,一眼就瞅到了李密,便回头问一边的许国公宇文述:“左边那个黑色小儿是谁?双眼犀利有神,异于常人,朕不要他当警卫员 。”宇文述也是个有眼力的人,一次趁四下无人,他就语重心长地劝告李密:“老弟你如此聪明能干,应当走文官路线,用你的才学来谋得官位 。当个警卫员虽然接近领导,可是像你这样的警卫员太多,难有出头之日啊!”
中国的科举制度始于隋文帝杨坚时代,到杨广的时候虽不能说是成为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潮流,但也是出人头地的重要途径 。李密本就自负才学出众,听了宇文述的劝说,便果断地辞掉了当兵吃饷的行当,开始闭门读书 。
李密出门办事,代步工具是老黄牛一只 。黄牛走得远不如马快,但是牛天生比马多一个零件——角,李密正是看中了这一点 。他把《汉书》挂在牛角上,边走边看 。可巧,一日在路上被杨素撞见 。杨素当时已是朝中大员,看到这一场景甚是奇怪,便命人从后面追上去询问 。一番交谈后,老杨就被李密同志的神采和气度所俘获,回家后就把李密推荐给了自己的儿子们,并称赞道:“我看李密的见识气度,你们都远不如他!”
杨玄感牢牢地记住了老爹的这句话,遂倾心结交李密 。起兵后他做的第一件事便是接李密来帮忙 。
李密到黎阳后,立刻被杨玄感任命为总参谋长兼参谋 。参谋是负责出点子、搞策划的,李密也很尽职地给杨玄感准备了三套方案:
NO.1(上策)趁各地还没有准备,带领军队长驱直入,杀奔涿郡,切断杨广的后路;和高句丽军前后夹击,不出十天半月,政府军一定溃败,不用费多少事就能把杨广搞定 。
NO.2 (中策)关中四面是山,土地肥沃,可做基地 。现在一路向西,在对方做出反应前直取大兴,然后招募英雄豪杰,发动平民百姓,即使前线部队赶回,我们已经占据有利地形,后方不用担忧,可以来个持久战 。
NO.3 (下策)直接攻打最近的洛阳,效果立竿见影 。但是一旦洛阳久攻不克,援军从各地赶到,后果不堪设想 。
最高统帅杨玄感最终选择了第三条方案,理由如下:
1. 文武百官的家属都在东都,如能攻取,足以动摇政府和军队的士气;
2. 前两个方案都是绕开城池,直奔目的地 。可不夺取城池如何立威?
结论:下策才是上策,执行!
对此,我们不妨来把事后诸葛亮,看一看这三条方案的优劣 。
隋炀帝连年用兵,各地早已是怨声载道 。加之前方战事也没有实质性的进展,军队中反战情绪高涨 。如果真的切断杨广的退路,再打着鼓舞人心的口号一号召,相信前线不少将士都会倒戈,那时杨广一定走投无路 。接着再依靠杨家的人脉,打着正统政府的名义,以东征部队为武力后盾,对各地发号施令,当得当不成皇帝另说,当个曹操应该问题不大 。
当时的关中确实如李密所说,沃?千里,物产丰富,人口众多,经济发达,堪称帝王之本 。更重要的是从东向西有函谷关和潼关等重要关卡,保障安全之余,还能够掌握战争的主动权 。战国七雄归一于秦,除了商鞅变法的功绩和秦军本身的骁勇善战外,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也是秦国得以制胜的重要法宝 。后来李渊统一天下的步骤也基本是李密中策的翻版 。
直接攻打洛阳,虽然听起来很是振奋人心,却实是一着险棋 。一来以杨玄感部队的战斗力能否可以迅速拿下洛阳还是个未知数,倘若不能速战速决,后果如李密所言将不堪设想;二来洛阳地处平原地带,东西南北都是一马平川,易攻难守,?易四面受敌 。至于杨玄感认为打下东都把百官的家属扣为人质就能动摇军心,个人感觉见仁见智 。因为你可以抓着别人的老婆孩子说不投降就砍了她们,别人也可以兵临城下再警告你说好好送她们出来否则爷砍死你 。
- 杨素长子杨玄感为何成为隋朝贵族兵变第一人
- 十八路反王的人物生平孟海公隋末农民起义军领袖
- 李璮叛乱的真正原因究竟是什么
- 曾是隋末最大势力的瓦岗李密为何断送大好江山?
- 历史探秘:隋末第一条好汉真的是李元霸吗?
- 深度揭秘李璮为什么叛乱元朝的历史真相
- 清平天山南路之战:平定回部大、小和卓的叛乱
- 揭秘:究竟是谁在藩王叛乱后把诗仙李白送进监狱?
- 皇太叔耶律重元因为什么而叛乱?为什么说是被儿子坑的
- 解析隋末一代枭雄窦建德之死:成王败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