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前中国被称东亚病夫是因奥运成绩不佳吗( 二 )


彼时 , 包括希特勒在内的西方元首 , 对于中国的“成见” , 并没有晚清那样深 。所以 , 所谓东亚病夫与奥运会有关的说法 , 其实是以“身体”转移了“麻木不仁”的精神视线 , 不足为据 。
事实上 , 参加柏林奥运会的中国运动员 , 出现不少英雄人物 。他们在抗战爆发后 , 很多人加入了国民军 , 有的牺牲在抗日战场上 , 就像王润兰 , 卢沟桥事变后毅然入伍 , 任国民军三十二军补三团三营排长 。1937年9月14日 , 他率部队在漳河北岸阻击来敌 , 连战4昼夜 , 负伤后坚持指挥作战 。9月21日拂晓 , 带几名战士以集束手榴弹炸敌坦克时 , 壮烈牺牲 。国民政府国防部授予他“民族英雄”称号 。“王润兰们”用热血证明——他们不是“病夫” , 是“英烈” 。
可见 , 摘掉“病夫”帽子 , 与奥运会拿多少金牌没多大关系 。随着世界发展 , 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国运与体运并非因果关系 。所谓病夫 , 不在身体 , 甚至不在个人精神状态 , 而在“国疾” 。晚清时的中国 , 虽深受鸦片之害 , 但也并非个个都是大烟鬼 , 那时也出现不少“拳打东西两洋”的“霍元甲式传奇” , 他们在银幕上打败俄国大力士与日本武士很容易 , 却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东亚病夫”面貌 。
百年风云中 , 中国摘掉“东亚病夫”的帽子、脱胎换骨一共有两次机会 , 一次是辛亥革命推翻帝制 , 二次是二战结束成为“战胜国” 。中国接受日本投降时 , 世界不再有人对中国喊“东亚病夫” , 因为那时中国有个响当当的称谓——“世界四强” 。一如1923年凯末尔领导人民推翻奥斯曼帝国建立土耳其共和国之后 , “欧洲病夫”的帽子就从他们的头上彻底消失一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