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庄至死不肯与皇太极合葬,是不愿惊扰陵寝还是另有隐情( 二 )


从上述三条理由来看 , 太后下嫁纵使还有一些疑点 , 但大体是真实的 。然而真的如此吗?
其实不然 。
首先 , 张煌言本人是抗清斗士 , 对满清怀有成见 , 我们自不免怀疑他写《建夷宫词》的动机 。而且 , 写诗是为抒情 , 它又不是写历史 , 并不苛求真实性 。如诗中作为婚房的慈宁宫 , 是顺治十一年修葺之后 , 孝庄太后才搬进去的 , 而多尔衮早在顺治七年十二月就突然死掉了 。
所以 , 张煌言此诗的历史可靠性存疑 。与此同时 , 顺治七年正月 , 多尔衮逼死了肃亲王豪格 , 并夺其福晋为妃 。很有可能 , 张煌言是张冠李戴 , 把二者搞混了 。本文为趣历史原创 , 未经趣历史官方允许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 。
其次 , 太后死后不与太宗合葬也不能成为太后下嫁一说的证明材料 。孝庄为皇太极的第二后 , 皇太极的第一后孝端皇后已经与他合葬了 , 而第二后的不合葬 , 其后经常发生 , 康熙、 雍正、 乾隆、 嘉庆、 道光、 咸丰诸帝的第二后均不合葬 。
由此可知 , 这恐怕是一种惯例 , 因此 , 孝庄不与皇太极合葬 , 也不能作为太后下嫁说的证据 。
最后 , 皇太极封号问题 。实际上 , 这是一个翻译问题 , 是由于满、汉互译时造成的歧义 。
多尔衮的第一个封号是叔父摄政王 , 对应的满文是“doro be aliha ecike ama wang” , doro be aliha表示“摄政的” ,  ecike意为叔父 , ama 意为父亲 , wang是“王”的音译 , 因此这个封号直译过来便是“摄政的叔父父王” 。
网络配图
从这个称呼上可以看出 , 其一 , 多尔衮的身份是王(wang) , 而不是汗(han) 。其二 , 多尔衮称号中有两个亲属称谓:叔父和父亲 , 然而翻译成汉语后 , 这两个亲属称谓变成了一个“叔父” , 这就造成了歧义 。
多尔衮的第二个封号是皇叔父摄政王 , 对应的满文是“doro be aliha han i ecike ama wang” , 直译便是摄政的汗的叔父父王 。
多尔衮的第三个封号是皇父摄政王 , 对应的满文是“doro be aliha han i ama wang” , 直译便是“摄政的汗的父王” , 与前一个相比 , 去掉了叔父的亲属称谓 。
因此 , 仅从满文的字面上来看 , 第二个封号和第三个封号 , 并没有发生本质变化 , 只是翻译成汉语后才造成的歧义 。而且 , 满文中与皇父—皇帝的父亲—一词对应的是han ama而不是han i ama(汗的父亲) , 也就是在满文中 , 汗的父亲与皇父并不相同 。
实际上 , 称呼尊长为父是女真人的习俗 。比如 , 在康熙四十二年 , 满洲正黄旗人、原领侍卫内大臣索额图被逮捕 , 他在受审时提及康熙皇帝的称呼是“主子父亲”( ejen ama)。
因此 , 顺治按照满洲的习俗 , 尊称多尔衮为“父王”(ama wang)合情合理 , 但他从未称呼多尔衮为“皇父”(han ama) , 所谓的“皇父摄政王”只是翻译上的问题 , 我们并不能以这一封号来断定太后下嫁一事 。
综上 , 支持太后下嫁的三条证据 , 已经被逐一反驳 , 所以 , 鉴于正史中没有相应记载 , 太后下嫁恐怕就是一个民间的传闻而已 。本文为趣历史原创 , 未经趣历史官方允许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