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夫妻关系处理得最好的一位皇帝( 二 )


网络配图
因此,在宪节皇后去世后,吴贵妃便成了皇后的热门人选 。经过韦太后的一番劝慰,赵构终于在公元1143年正式册立吴氏为皇后 。
非亲子孙对其极为尊重
虽然没能育有子嗣,却得到高、孝、光、宁四朝皇帝的尊重 。遇到大事时,几朝皇帝都愿意请教吴氏
赵构在他惟一的儿子病死后,后宫便再无生育 。无奈赵构只好召宗室赵伯琮入宫,收为养子,命张贤妃育之 。
当时还是才人的吴氏,因为没能育有子嗣,也积极申请“得育一子”,于是收宗室赵伯玖(更名璩)为养子 。后来,张贤妃不幸病逝,吴皇后便将赵伯琮一并收养 。
吴皇后对待两个养子并没有小心眼地“亲疏有别”,而是“视之无间” 。吴皇后发现伯琮恭俭勤敏,聪慧好学,堪当大任,所以毫无芥蒂,积极说服赵构将其立为太子,改名为赵慎 。值得一提的是,赵慎并不是宋太宗赵光义一系,而是宋太祖赵匡胤的七世孙,因此,赵慎即位,皇权便又转入宋太祖一系 。
正是因为吴皇后的大度和大气,才赢得了子孙的尊重 。公元1162年,赵构禅位于赵慎,是为孝宗 。当了皇帝的赵慎,对非亲生的吴皇后非常尊重,不但形式上尊其为寿圣太上皇后,在现实中也十分孝顺 。到了赵慎的儿子辈,对这位重量级的“祖母”也是敬重有加 。甚至到了曾孙辈宁宗赵扩,也要时时聆听吴氏的教诲 。
吴氏先后经历了高、孝、光、宁四朝,这些南宋皇帝虽然心肠都还不错,可都是软弱无主见之人,好在还有这么一位坚强有主见的女人替他们撑腰打气 。
当然,依照吴氏多年积累的宫廷经验而言,也是完全应付得来的事情 。
譬如当年光宗曾向奶奶讨教用人之道,吴太后深知政权交替平稳的重要性,也知道这个孙子很昏庸,所以意味深长地告诫他“宜崇尚旧臣” 。再如她过八十岁大寿之时,还在为未来皇位继承人———侍奉在身边的赵扩,传授君王之道 。
网络配图
年过八旬仍能化解宫廷危机
朝廷乱成一锅粥的时候,白发苍苍的吴氏再次“出马”,干脆利落地化解了一场宫廷危机,妥当安排好一切之后,全身而退
吴氏经历的这几个皇帝都很有意思,个个都不太爱当皇帝,皆愿做不管政事,只图享乐的太上皇 。
吴氏的夫君宋高宗赵构足足当了25年的太上皇,孝宗效法高宗,也做了5年的太上皇 。而随后的光宗,因为和孝宗一直不和,又天天受老婆的气(其皇后李氏是历史上有名的妒妇),当了5年皇帝便厌烦了 。绍熙五年(1194年)六月戊戌,孝宗驾崩,此时的光宗心神俱疲,也想逍遥做个太上皇 。
此时,孝宗去世,光宗又躲着不愿操持政事,甚至亲爹的“祭奠之礼”也以病推托 。当时的朝廷已乱成一锅粥,而群臣最信赖的也只有年过八旬的吴老太后了 。于是,群臣奏请吴太后“垂帘主丧事”,吴氏开始不许,她并不愿意参与政事 。可国不可一日无主,为了江山社稷,吴氏只得再次“出马”,在“梓宫前垂帘”,然后宣光宗手诏,立皇子嘉王为皇帝 。第二天,她又按程序册封嘉王夫人韩氏为皇后,然后马上撤帘,干脆利落地化解了一场宫廷危机 。
吴氏的个性不像一般女子那样柔情,她和赵构之间的“金婚风雨情”也不是一两个字就可以说得清 。她淡泊名利,在宫中只做本分之事,相夫教子,孝敬婆婆,用自己不多的言语向世人证明着她作为一代红颜武侠,终不愧为一国之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