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库900万两白银因何不翼而飞?揭道光奇案( 二 )


这么多银子放在哪里?又是怎么被偷出去的呢?
当时,北京共有十个大库,有装粮的、装钱的,还有装布匹绸缎的 。其中装钱的共有三库:
第一个是紫禁城内库 。此库存白银120万两,是给皇帝备用的“过河钱”,就是皇帝走投无路时用来流亡的路费,到目前为止还没用过,而且都是50两一个的大银锭,不易被盗,所以封条一封,上级官员基本不查库;
第二个是内务府银库 。虽名曰银库,但不藏银,专藏金玉珠宝,库房不大,管理也很方便 。
第三个是户部银库,即国库 。国库里面藏着白花花的银子,差不多每天都在收支 。库兵每日都在搬进搬出,忙得不亦乐乎 。
为了保证国家资金的安全,清朝银库制定了严格的管理制度,设管库大臣一员,由户部侍郎兼任,下面设郎中等职,再下有库书数人,这些人都没有权力进入银库,能进入银库的只有库兵 。
库兵如要进入银库,即使严冬,也必须脱去衣裤,进库后再换穿库内的衣裤;干完活儿出库时,再脱光衣服,库门口有一个板凳,库兵光着身子跨过板凳,两手往上一拍,大喊一声“出来”,然后就可以穿上来时的衣服,下班回家了 。跨板凳、举手、拍手、高喊,是为了表明自己体内、腋下、嘴里、手中没有夹带银子 。
由此看来,国库监管制度十分严密,库兵貌似也无机可乘,其实不然 。库兵守着白花花的银子,怎么会不费尽心机搞一点花花呢 。
据说库兵偷银子的办法有两个:
第一个是“以谷道藏银” 。库兵把银子通过肛门塞入体内,塞入时,用猪脂肪将银子包上,同时还得用点儿松骨的药,一次最多能塞80两,能忍受30分钟 。这招是要勤学苦练的,不过也有两个局限:首先,年纪稍大点儿的人难以夹带;其次,只能夏天用,冬天不能用 。
那么在严冬,库兵怎么往外偷银子呢?
第二个办法是用茶壶往外带银子 。壶里有水,把银子放在茶壶里,出库时打开茶壶盖,将茶壶往下一倒就过去了 。实际上,银子冻在茶壶里,自然倒不出来 。
这是最主要的两个办法,还有其他一些方法 。这样一来,天长日久,积少成多,银库的银子不知不觉间就被盗了很多 。
调查组调查出答案,可问题又来了 。既然不是一天所为,也不是一人所偷,为什么时至今日才发现呢?
此时,距清政府上次大规模、彻底地清查银库已整整43年了 。从嘉庆五年(公历1800年)彻底清查国库以来,每年只是例行公事般地查库,查库大臣翻翻账,看看门窗,检查一下管理制度,煞有介事地叮嘱库兵几句,走完过场就作罢 。要说他们对库兵监守自盗一丁点儿察觉也没有,谁也不信,但是,一句话,惹不起啊 。
这不仅牵涉部门利益、复杂的官场博弈,就是那帮库兵,也都不简单,水很深,有的甚至黑白两道通吃 。开库之日,户部银库门外一群群全副武装的保镖,聚在树下乘凉,那份威风,户部一般官员也比不上 。这些都是库兵的私人保镖,其实不是库兵摆谱,他们时常会面临着被绑架、抢劫的危险,因为巨大的利益很容易让歹人见财起意 。另外,补一名库兵的缺要六七千两白银的活动费,在这种情况下,谁砸他的饭碗,他不跟谁拼命才怪呢?
东窗事发,有些库兵闻讯之后,迅速逃离 。怒不可遏的道光帝严令步军统领衙门、顺天府(今北京市)严拿务获 。最后,大部分库兵被控制,不少库兵被拘捕,但如何处理也是一大难题,不仅人数众多、涉及面广,取证也很困难 。另外,这是几十年间的群体性作案,各级官员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若是他们稍微负责一点儿,也不会酿成此等奇案,若是现在追究官员责任,又面临着法不责众的问题,而且还涉及管理体制上的弊端 。所以,道光帝懵了,真不知该找谁算账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