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瓜嫁接后西瓜苗上生霉还有腐烂改怎么治。打什么农药合适呢!或者还是其他问题( 四 )


(2)严格选择营养土 育苗地要实行与非瓜类3年以上轮作,防止土壤带菌,不能轮换时必须进行苗床土壤消毒 。
(3)种子处理 对生产用种可用50~51℃温水浸种或用种子重的0.3%~0.4%的50%多菌灵粉剂拌种;或用福尔马林200倍液浸种30分钟,用清水冲洗干净后催芽 。
(4)农业措施 与非瓜类作物实行3年以上轮作 。采用配方施肥,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 。注意平整土地,防止田间积水,雨后及时排水,合理密植 。瓜类作物收获后要及时清除病残体等 。
(5)化学防治 大棚或露地于发病初期可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700倍液,或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7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50%多霉灵可湿性粉剂500~700倍液,或10%世高水分散颗粒剂3 000~6 000倍液,或2%抗霉菌素(农抗120)水剂200倍液等,间隔7~10天一次,共喷药2~3次 。
白粉病
(为害状)白粉病俗称“白毛”,是西瓜生长中后期的一种常见病害,除西瓜外,还为害甜瓜、黄瓜及南瓜等瓜类作物,
1. 症状 白粉病发生在西瓜的叶、茎、果及花蕾上,以叶片受害最重 。发病初期,叶片正、背面及叶柄上发生离散的白粉状霉斑,以叶片的正面居多,逐渐扩大,成为边缘不明显的大片白粉区,严重时叶片枯黄,停止生长 。以后白色粉状物转变成灰白色,进而出现很多黄褐至黑色小点,叶片枯黄变脆,一般不脱落 。
2. 病原 病原为单丝壳属中的单丝菌[ (.)Poll.],其无性阶段可形成串生的分生孢子 。
3. 发病规律 病菌随病株残体遗留在土中越冬,亦可在温室活体上越冬,第二年5—6月份随温度上升,病菌借气流、雨水传播,落到寄主上侵染发病 。该病菌对湿度要求范围很宽,天气干旱时,寄主表皮细胞的膨压降低,则有利于病菌的侵入,往往发病更为严重;在多雨潮湿的天气里,病菌孢子因吸水过多,常引起破裂,减少病菌的侵染发病,栽培管理粗放,施肥不足,或偏施氮肥,浇水过多,植株徒长,枝叶过密、通风不良,以及光照不足等均有利于白粉病的发生为害 。
4.无公害防治技术
(1)农业措施 选用抗病品种;合理密植,及时整枝理蔓,不偏施氮肥,增施磷、钾肥,增强植株抗病性 。种植前或收获后应彻底清除残体,生长期也应经常摘除老病叶,以减少侵染来源 。
(2)化学防治 在生长前期喷洒2~3次50%硫悬浮剂300倍液,或硫磺粉,可预防白粉病的发生;发病初期选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 000~1 500倍液,或40%福星乳油5 000~6 000倍液,或20%腈菌唑乳油1 500—2 000倍液喷雾,每隔6~7天喷一次,连喷3次 。为了避免病菌产生抗药性,药剂宜交替使用 。
疫病
(为害状)疫病又称疫霉病,俗称死秧,除为害西瓜外,也为害甜瓜及其他瓜类 。各西瓜产区均有发生,为害逐年加重 。一般在苗期和生长前期发生,是高温多雨期发生的重要病害 。
1. 症状 幼苗、成株均可发病,为害叶、茎及果实 。子叶染病先呈水浸状暗绿色圆形斑,**逐渐变成红褐色,近地面处缢缩或枯死 。真叶染病,初生暗绿色水浸状圆形或不整形病斑,迅速扩展,湿度大时,腐烂或像开水烫过,干后为淡褐色,易破碎 。茎基部染病,生纺锤形水浸状暗绿色凹陷斑,包围茎部且腐烂,患部以上全部枯死 。果实染病,则形成暗绿色圆形水浸状凹陷斑,后迅速扩及全果,致果实腐烂,发出青贮饲料的气味,病部表面密生白色菌丝,病健部边缘无明显病症 。
2. 病原 病原为甜瓜疫霉()和德雷疫霉 () 。
3. 发病规律 病原菌以菌丝或卵孢子随病残体在土壤中或粪肥里越冬,翌年产生分生孢子借气流、雨水或灌溉水传播 。种子虽可带菌,但带菌率不高 。湿度大时,病斑上产生孢子囊及游动孢子进行再侵染 。发病温限5—37℃,最适20-30℃,雨季及高温高湿发病迅速;排水不良,栽植过密,茎叶茂密或通风不良发病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