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皇室子孙的取名潜原则:讲究真是太多( 二 )


1831年奕詝即位,是为咸丰帝,从他开始皇帝们不再改名 。咸丰帝有两个个儿子,但只有一个存活,也就是慈禧所生的载淳 。皇帝虽然子嗣不兴,但皇室却生息繁衍,咸丰又增续"焘、闿、增、祺"四字 。1874年同治帝病死,慈溪一言定天下,将醇亲王奕譞的儿子载湉立为皇帝 。“载”字辈第二个字的偏旁为“三点水” 。如载沣、载涛、载漪等等 。
网络配图

1908年11月14日光绪帝急性中毒身亡,慈禧在死前做出了安排,立光绪帝的侄子、醇亲王载沣之子溥仪为帝 。而“溥”字辈的第二个采用单人旁,如溥仪、溥杰(繁体字为傑)等 。1912年清政府发布诏书,宣布退位,从此皇室成为平民 。民国时期,溥仪虽然已经退位,但在遗老遗少心中还是具有极高的地位,至少算是个“族长”吧 。于是溥仪又增补了十二个字,“敬、志、开、瑞、锡、英、源、盛、正、兆、懋、祥” 。
补充一下清朝的字辈:胤、弘、永、绵、奕、载、溥、毓、恒、启、焘、闿、增、祺、敬、志、开、瑞、锡、英、源、盛、正、兆、懋、祥 。通常来讲,胤字辈以礻为偏旁;弘字辈以日为偏旁;永字辈以斜玉旁为偏旁;绵字辈以竖心旁为偏旁;奕字辈以言为偏旁;载字辈以氵为偏旁;溥字辈以亻为偏旁;毓字辈以山为偏旁,但随着血缘的疏远,字辈的偏旁并非完全如此,如最近比较“火”的庆亲王奕劻,他本人以及子孙后代就没有采用上述原则 。
最后总结一下,相比于明朝,清朝皇室的命名比较散乱 。早期的统治者汉化程度低,取名比较随意 。随着入主中原,皇帝们开始接受汉族中原文化,名字的选取有了一定的规律,但在具体命名,特别是名字中第二个字的偏旁部首没有做出一个比较准确的的规定 。
【清朝皇室子孙的取名潜原则:讲究真是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