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揭秘:明清两朝殉葬有何神秘之处?( 二 )


而在有明一朝所有殉葬宫妃中,当数才女郭爱的从死最令人伤心同情 。郭爱进入明宣宗朱瞻基的后宫时间很短,仅仅20天后,只有38岁的朱瞻基就死了 。
知道自己要殉葬,郭爱仿楚辞写下了“绝命书”:“修短有数兮,不足较也 。生而如梦兮,死则觉也 。先吾亲而归兮,惭予之失孝也 。心凄凄而不能已兮,是则可悼也 。”
【考古揭秘:明清两朝殉葬有何神秘之处?】郭爱是从朱瞻基的祖籍地安徽凤阳选进后宫的,本来是荣宗耀祖,无上光荣的事情,结果还不知是否让朱瞻基“幸”过她呢,就要殉葬 。《史明·后妃列传》上有郭爱的记载,对她评价甚高,称“贤而有文” 。
郭爱的“绝命书”当时影响很大,继大位的明英宗朱祁镇是朱瞻基的大儿子,他看到那么多鲜活的生命就这样死去,于心不忍,临死时留有遗诏,嘱废掉此恶俗,“用人殉葬,吾不忍也,此事宜自我而止,后世勿复为” 。
朱祁镇当皇帝时曾被瓦剌俘获,此成为中国古代帝王史中的一大耻辱,但因为罢殉葬一事,使他有了一个良好的历史形象,历史对他这一举动评价甚高,《明史·英宗后纪》给他的盖棺定论是:“罢宫妃殉葬,则盛德之事可法后世者矣 。”
明朝史学家当时即盛赞此举,时人王世贞在《奔州山人别集》中称:“此诚千古帝王之盛节 。”
网络配图
出于同情,朱祁镇还对为朱瞻基殉葬的宫人进行了表彰,理由是,“兹委身而蹈义,随龙驭以上宾,宜荐徽称,用彰节行” 。
值得注意的是,除由已死老皇帝遗诏中指明要求殉葬的对象外,其他殉葬者一般都由嗣位皇帝圈定 。朱祁镇是朱瞻基的大儿子,是继任者,郭爱当时早早地被结束了生命,“凶手”应该是朱祁镇 。朱祁镇大概也是迫不得已之举吧 。
朱祁镇废除了帝王死后活人生殉制,但这一制度实际上到清朝也没有真正绝迹 。
清朝著名的殉葬事件发生在清太祖努尔哈赤身上 。努尔哈赤有一个比他小31岁的宠妃乌喇那拉·阿巴亥,她生于万历十八年(公元1590年),父亲满泰是海西乌喇部的首领 。阿巴亥嫁给努尔哈赤时才12岁,而努尔哈赤是43岁 。
老夫少妻,年轻漂亮,又富机智的阿巴亥,很快受到了努尔哈赤的青睐和宠爱,两年后就被立为大妃(相当于皇后) 。阿巴亥先后为努尔哈赤生了三个儿子,即皇十二子阿济格、皇十四子多尔衮、皇十五子多铎 。
天命十一年 (公元1626年),68岁的努尔哈赤病死,考虑到多尔衮、多铎与年轻的母后对汗位可能存在的威胁,他令阿巴亥殉葬,“俟吾终,必令殉之” 。以皇太极为首的诸王,为了打压多尔衮一派,就此将阿巴亥弄死 。
阿巴亥为了保全几个儿子,盛装自尽,年仅37岁 。实际上,除了阿巴亥以外,努尔哈赤生前的四位宫女也一块殉葬了 。
据传,在清圣祖玄烨之前的清世祖福临、清太宗皇太极,与努尔哈赤一样,死后都有活人殉葬 。一直到康熙年间,时御史朱斐上书:
屠残民命,干造化之和 。僭窃典礼,伤王制之巨 。今日泥信幽明,惨忍伤生,未有如此之甚者 。夫以主命责问奴仆,或畏威而不敢不从,或怀德而不忍不从,二者俱不可为训 。且好生恶死,人之常情,捐躯轻生,非盛世所宜有 。
明朝曾也有废除帝王死后活人生殉职,然而这一制度实际上到清朝也没有真正的绝迹,直到康熙十二年(公元1673年),玄烨下旨,禁止女仆随主殉葬 。从此,帝王死后的殉葬制才算是真正的退出中国历史的大舞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