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柴也曾是奢侈品被进贡给道光皇帝( 二 )


在当时,瑞典的火柴垄断着世界火柴市场 。1924年后,瑞典的凤凰牌火柴占据中国进口火柴的绝大份额 。而且,瑞典火柴商凭着自己的产品成本低,从1927年开始,不惜降价倾销,企图挤垮中国的民族工业,此时的鸿生火柴厂也面临巨大威胁 。1930年,瑞典火柴再次卷土重来,国内的许多火柴厂纷纷倒闭 。经过反复思考,刘鸿生认识到,自救必须要将同行业的各个公司合并起来,共同抵御瑞典火柴的侵入 。正为亏损严重而发愁的荧昌、中华二厂,立刻积极响应了“鸿生”的号召 。1930年7月,三家火柴厂正式合并,成立大中华火柴公司,公司各厂的生产面貌也大为改观,当年产量和销售量都达到了全国火柴产销量的22%,大中华成为中国最大的火柴公司 。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各级政府大力扶植火柴行业,并不断对火柴生产进行技术革新,火柴业得到快速发展 。1988年,火柴生产达到了高峰,全国大大小小的火柴厂有151家,年生产能力达到3000万件 。
网络配图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有规律的,中国火柴业也是如此,在经历发展高峰后,也无可避免地走向了衰落 。上世纪90年代初,打火机在中国出现,并凭着方便、轻巧、新潮等特点得到广大群众的喜欢 。渐渐地,中国已成为打火机的主要生产国、输出国,目前中国打火机的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70% 。打火机在中国的发展,使得火柴市场形势急转直下,各个火柴厂家均出现了滞销状态,库存积压,火柴厂出现倒闭潮 。2007年9月,武汉火柴厂整体出售,这家走过百年风雨的老厂“寿终正寝” 。至2012年9月,曾享誉中国火柴界的“五朵金花”泊头、开封、安阳、济宁、蚌埠等5家火柴厂全部退出历史舞台 。
追溯中国火柴业衰落的原因,不只是打火机的出现 。许多老火柴厂在机构设置、人事制度、分配制度、用工制度等未能适应中国市场经济制度的改革,必然被淘汰 。
一百多年过去,中国火柴业在历史的尘烟中逐渐隐去,关于火柴的记忆,也深深地印在了不少人的心中 。泊头作为京杭大运河沿线的一座城市,正逐渐加大当地旅游文化的开发和建设,其中就包括筹建泊头火柴博物馆 。希望这个博物馆可以留住这段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