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灾让崇祯亡了明朝?看看明孝宗如何治天灾的( 五 )


为啥难?这是个科学问题 。上游水流带来的淤泥,到了水势平缓的地方就会沉积,形成淤积,从而引发水灾 。所以,清理淤泥就像在家清理鱼缸一样,是每隔一段时间都要做到必要工作 。
但为什么偏偏苏松河最严重?原因在于:苏松河淤积不止天灾,更有人祸 。
人祸,就是指苏松河沿岸甚至河道上的庄田 。淤泥土质肥沃,自然被很多人盯上,在河道上修坝建圩,开垦良田 。这样一来,水道的行洪泄洪能力大大下降,造成严重的洪涝灾害 。而惟独这些庄田因为建在坝上平安无事 。总之,横竖全便宜这群混球了 。
于是,波涛汹涌的苏松河,上游被人占坝建地,下游也被人占坝建地,照着赵本山的话说,“终于从一根筋变成两头堵 。”长此以往,任你怎么累死累活的挖淤清淤,还是没法解决问题 。
但这帮混球都是当地豪门,地方官知道此举的危害,可谁也也管不了 。别人管不了,徐贯管 。
到达灾区后经过考察,徐贯下令:凡是建在河道上的违章建筑,限期内必须全部拆除 。消息传来,中小地主们人心惶惶,豪强大族们只是冷笑:你算什么东西,管到我们头上来了 。
很快他们不笑了,徐贯不仅管到他们头上,还要骑在他们头上 。眼见命令石沉大海,徐贯调动兵马,对各类违章建筑进行强拆,先拿苏州的几家皇亲国戚开刀 。这可是一石激起千层浪,有拦的,有骂的,京城这边也不消停,官员天天上书骂徐贯,连后宫皇亲们也都轮番喊冤,一开始朱祐樘只装听不见,实在受不了了,干脆下了一道诏书:谁敢再妄议徐贯,一律治罪 。
领导撑腰,徐贯干得更欢了 。所谓地主恶霸还是软骨头多,立刻一百八十度大转弯,家家争着拆违章建筑 。而徐贯再接再厉,他选拔了一批具有专业技能的中层干部,开始了大规模的苏松河清淤工程 。不到一年的时间,苏松河流域的清淤工作已然全面完成,生产全线恢复 。
事办完了,可徐贯不走,他接连给朱祐樘上书,力主对苏松河流域进行进一步整治 。因为徐贯知道,清淤是一个长期工作,今天挖完了用不了多久又会堵,折腾下来又耗时又耗力,想长期解决问题,还得依照科学办事 。
单纯的挖掘淤泥只是笨办法 。淤泥是水流冲击形成的,如果水道流量加大,流速加快,那么淤泥沉积的数量都会小得多,日常的清理维护也会省事 。为了彻底解决问题,徐贯奏请朱祐樘批准,又继续做了另一个事:挖河 。
这是江南历史上一次大规模的河道整治工作,徐贯开挖了数条运河,将苏松江与附近的几条水域连接起来 。为了控制水的流速和流量,他特意设计了拦水闸与蓄洪水库 。如此,苏松河不仅水患解除,更为太湖几条河流的分流泄洪起到作用 。今天我们去江南,依然可以找到当年建设的水利工程遗址,每当看到这些的时候,你一定会由衷的感叹:中国人的智慧是无穷的 。
弘治八年(公元1495年),徐贯主持的江南地区的水利整治工程全线完工 。这是一项对大明王朝有着生命线意义的工程 。占明朝财政收入大半的江南地区重现繁荣,水灾肆虐的太湖流域重归鱼米之乡的盛景 。若无此举,弘治朝的盛世大局,只能是镜花水月一般的泡影 。
功成归京的徐贯升为工部尚书,不久退休,去世后赐谥号为康懿 。这位奠定江南百年繁华的人,竟然同样在清朝人官修的《明史》中无传 。关于他的记录,都是从福建、江苏、辽宁等零碎的地方志中整理来的 。但我相信,他不会因为史官的偏见而被岁月遗忘,因为他倾注了无数心血的苏松河依旧奔腾不息,欣欣向荣的江南,是那段燃烧着热血的岁月的见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