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晚清小学的课本:竟有海伦凯勒的著作节选( 二 )


从内容的介绍,也能窥见了编书者的教育理念:除了开启童蒙,扩展知识,使学生能读会写外,这套书还自觉肩负起涵养性情、培植道德、养成现代公民意识的责任 。这里单举古诗文选编为例 。唐诗历来是语文课的必选篇目,然而奇怪的是,课本中竟未选一首李白、杜甫的作品,所选是白居易的几首 。选白诗,又非《离离园上草》《石壕吏》之类,而是人们并不熟悉的《赎鸡诗》《放鱼诗》 。《赎鸡诗》吟咏诗人在集市上见到群鸡束缚笼中、俯首待毙,于是从屠刀下买而释之 。《放鱼诗》同样是写买鱼放生的生活小事 。编书者明显是要借此感发学生的恻隐之心,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培植善的根苗 。
网络配图
“仁恕”“爱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世界上一切先进文化的普遍价值观念 。百年前的课本编纂者深刻认识到这一点,才会有这样的独到选择和编排 。——回思半个多世纪来,我们的语文课本在“政治挂帅”的口号下,选了大量咏赞斗争甚至渲染仇恨的篇章,动不动就是批判,就是揭露,更有甚者,把赤裸裸的杀人描写也搬进教材,这是否有利于培养孩子们的美善情操、现代意识,无疑值得深刻反思 。
至于这套教材的深度,也是今天的小学教材无法比拟的 。单说文字,课文用的是文言 。这倒不是编选者有意为之,而是因当时“新文化运动”尚未兴起,案头读物尚属文言文的一统天下 。那么,要十来岁的小学生学习文言,是否强人所难?其实不然 。孩童的大脑蕴含着极大的潜能,只要教法得当,十岁上下的孩子完全可以掌握浅近文言,中国数千年蒙童教育实践就是最好的证明 。——我绝非开历史倒车、反对白话文教育,不过我也常想:白话文不过是“以我手写我口”,究竟有无必要在小学、中学安排长达数千小时(粗略计算也有2500小时)去学习它,而那效果却又如此令人失望?由此牵出的话题太过沉重,这里按下不提 。在此仅抄录一篇教材中的课文,让诸位有个感性认识 。
国文(第一册第二课)
今人之言曰:不习外国文,无以周知世界情状,固也 。然本国文尤当注重 。
盖国文者,国粹之一也 。相传至四千余年,通行及二十二省 。苟国文不达,微特寻常应用扞格滋多,抑且蹈忘本之讥矣 。
俄裂波兰,禁用波文 。英亡印度,专教英文 。日本县台湾、并朝鲜,亦废汉文、谚文,通令小学校用和文课本 。推其用意,无非因国亡而文尚存,则其遗民虽屈伏于势力之下,而腃怀故国,耿耿不忘,终难泯恢复之想也 。
【解密晚清小学的课本:竟有海伦凯勒的著作节选】然则求国之强,而蔑弃其文,有是理乎?(按:课文的段落是原文所分,标点是作者加的)
网络配图
这就是百年前一位小学四年级女生(若七岁入学,当为十一岁)所读的课文,列位也可借此衡量一下自己的汉语水平 。课文语重心长,言简意深,说理透辟 。在讲述学好本国语言的重要性时,实含爱国教育 。当时的小学生,就是读着这样的课本渐渐长大的 。
补充一句,这套课本为中华书局所编,主持及编撰者张元济、陆费逵、范源廉、沈颐诸先生,都是当时著名的教育家 。各位上网搜搜他们的事迹,便知这套教材的份量 。可惜我未能找到同一时期为男生选编的高小教材 。我建议中华书局能重新出版(或选编)这些教材,让生活在二十一世纪的我们:从稚龄儿童、到耄耋老者,从各界人士、到教育工作者,从一般群众、到领导干部,都来“回回炉”,验证一下自己的文化素质和人文理念,是否达到百年前高小毕业生的水平?——当然,有人要评判臧否乃至抨击否定,也悉听尊便,那是各位的权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