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二 )


诸葛亮对将士们说:“这次出兵失败,固然是因为马谡违反军令 。可是我用人不当,也应该负责 。”他就上了一份奏章给刘禅,请求把他的官职降低三级 。
刘禅接到奏章,不知该怎么办才好 。有个大臣说:“既然丞相有这个意见,就依着他吧 。”刘禅就下诏把诸葛亮降级为右将军,仍旧办丞相的事 。
诸葛亮就非斩马谡不可吗?
胜败乃兵家常事,诸葛亮不可能不明白这个道理 。诸葛亮是真的糊涂了吗?
首先,诸葛亮出师北伐其实并非是为了光复中原 。刘备在蜀地称帝之后,国家的主要领导力量是以诸葛亮为首的荆州集团 。而大多数“本地人”,实权很少 。这自然会引起集团内部的权力之争 。荆州丢掉以后,这伙荆州人马,更是成了无源之水,难以持久 。孔明也深知这个道理,可怎么才能巩固住荆州集团的地位呢?诸葛亮便以数次北伐为其揽权的手段 。其实,孔明伐魏的动机,就是为了掌控权力 。
诸葛亮
其次,诸葛亮在蜀地治理,很是有成就的,不然也不会为蜀国七出祁山提供如此浩大的开支 。从杨仪魏延之争,我们可以知道内部矛盾是一直存在的 。就是因为有诸葛亮在,才使得这一矛盾一直没有成为蜀国社会中的主要矛盾 。直到其死后,这一矛盾才浮现明朗出来 。也就是诸葛亮最贤的一点,他很好的协调了两集团的关系 。所以,诸葛亮是贤相这一点毫无疑问 。
综上所述,诸葛亮是一个要“为自己揽权”的“贤相” 。感觉这两点是相悖的,但是仔细看看,诸葛亮自身拥有超人的能力,所以这又是不矛盾的 。
所以说诸葛亮有能力控制集团内矛盾,防止内部分化是他揽权的充分条件 。
那么再来说说马谡的死和诸葛亮的关系,诸葛亮不但把权利从四川帮手里夺回来,还要从荆州帮手里夺回来,所以他需要协调双方的力量,诸葛亮北伐,被后主召回,已经说明,矛盾在激化,因为所有人都没有充分认清诸葛亮的“揽权贤相”,都认为他是荆州帮的成员,魏延也不例外,所以他才气愤诸葛亮不用他的奇谋,因为他不知道诸葛亮伐魏的真正目的,其目的是为了以魏国和蜀国间的外部矛盾来在一定程度上替代内部矛盾 。
我们再分析以下这次战争,这一从战争确实是失败了,虽不严重但却彻底 。所以,诸葛亮要自贬三级,来表明自己要为失败负责任 。
为什么要杀马谡呢?
马谡不是失守街亭的必要惩罚,即失掉街亭如果有错也不足被杀 。换句话说,如果不是马谡失的街亭,换作别人是不会被杀的 。其实,所以诸葛亮已经是生存在四川帮和荆州帮夹缝中的老鼠 。到了孔明临终的后期,司马懿说,孔明事无巨细,均亲力而为,其可长呼?是呀,没人支持他,这事儿没人干,诸葛亮能不自己干吗?我们不禁要叹息,旷世孔明的千年孤单,没人理解他,和他站在一起 。可是,这是错的,有人是和他有共同的观点和立场---马谡 。很多人认为,诸葛亮只信任马谡一个人,所以他们在背后对马谡议论纷纷 。因此马谡一定要证明自己,才站出来守街亭的原因 。我们假想,马谡守住了街亭,诸葛亮全师而退,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诸方给予的压力,可是街亭实在太难守了,难得魏延都不敢守了 。这就是马谡不如诸葛亮成熟的表现,他承受不住各方指责的压力,选择了去守街亭 。对于马谡守街亭,诸葛亮并不赞成,甚至是反对,要他立军令状,应该立这个军令状吗?马谡选择了去守街亭,相当于去选择了死,结果,他真的丢掉了街亭 。
所以如果我们假设诸葛亮不杀马谡,那么孔明和属下的矛盾将发展的不可控制 。部下都会认为诸葛亮偏袒马谡 。这样,军心会动荡 。最后,只留下这么个场景“马谡无语,孔明挥泪 。”一个什么都不说了,一个已是伤痛欲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