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评论丨被“玩坏”的MBTI人格测试,认真你就输了

【评论|评论丨被“玩坏”的MBTI人格测试,认真你就输了】这其实是一个找寻“自我认同”的测试系统 。 借助一定的工具了解自己 , 也有其积极的一面 。
“INFP适合怎样的伴侣”“INTJ真的只有1%吗”……当你还听不懂这些“网络黑话”时 , MBTI人格测试已经在社交媒体火了 。 和过去的星座命理、塔罗牌一样 , 它似乎已成为一种新型的社交方式 , 成了部分年轻人间的交流密语 。
评论|评论丨被“玩坏”的MBTI人格测试,认真你就输了
文章图片

↑谷爱凌曾透露自己也做过MBTI测试 。
这套神秘的测试 , 全名叫迈尔斯-布里格斯类型指标(MYERS-Briggs Type Indicator) , 是由美国的迈尔斯母女在20世纪40年代编制的一个人格类型理论模型 。 它基于荣格的心理学类型理论 , 把人格分为E(外向)—I(内向) , N(直觉)—S(实感) , F(情感)—T(理智) , P(感知)—J(判断)八个类别 , 排列组合形成16种人格类型 。
大概由于它有一定的心理学背景 , 所以相较于占星术、星座、塔罗牌之类的神秘学而言 , MBTI测试多了点科学依据 , 这对于当下既崇尚唯物 , 又好奇未来的年轻人来说 , 自然是个可以信任的测试系统 。
认识自己 , 是人一生的终极议题 。 不过 , 认识自己的方法有很多 , “捷径”却不多 。 在今天 , MBTI人格测试似乎就是最容易找到的捷径之一 , 年轻人便很快入了坑 。
这个测试有它的复杂性 , 或者说有一定的门槛 , 分类需要借助一些手段 , 社交媒体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不少网站、平台提供了测试系统 , 你只需按要求答题后 , 就可以定位到测试者的行为风格和思考方向 , 得到一份详细的自我分析报告 。
不同类型由不同的字母代替 , 最后组成INFJ、INTJ等 。 比如对INTP的描述是:才智和条理性 , 能够用理性解决问题 , 足智多谋 , 是具有独立见解的思考者等 。 报告还会分析不同的人格类型在生活中扮演什么角色 , 适合什么工作 , 与什么样的人最般配 , 和你同样类型的名人还有谁等 。 说到底 , 这其实是一个找寻“自我认同”的体系 , 从这个角度来看 , 借助一定的工具了解自己 , 也有其积极的一面 。
不过 , 有人却把MBTI测试当成救命稻草 , 希望通过这种现成的分类来为自己解决人生困惑 , 比如征婚、求职等 。 也正因为出现了类似需求 , 部分人在这波热潮中找到了“财富密码” , 通过设置收费测试问卷 , 分析咨询等敛财 , 可谓某种意义上的有呼有应 , 有应有和 。
但试想一下 , 如果仅通过一套测试 , 就能决定人生走向或最重要的选择 , 是否过于草率了?当然 , 如果只是通过测试适当释放自我 , 舒缓内心 , 这倒没什么 , 但要把这当成金科玉律 , 无异缘木求鱼 。
为什么很多年轻人更笃信MBTI测试?其实回头想想 ,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玄学”喜好 , 比如笔者读书的时候 , 就流行过笔仙、星座命理、塔罗牌等 , 这些五花八门的游戏都指向某种人生困惑 , 与对未来的好奇 。 MBTI测试虽被认为有一定科学依据 , 但也能起到类似作用——对于年轻人来说 , 他们处于人生的重要阶段 , 未来是一个不确定的变量 , 他们希望能够用某些方式 , 获得一个看得见方向 , 并朝想要的方向努力 , 最终获得某种意义上的希望或心安 。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教授王芳认为 , MBTI具有可以把人快速分类的功能 。 在这个快速变化、极其讲究效率的时代里 , 当大家亮出这个具有一定“共识性”的标签 , 就可以让人们迅速对一个陌生人有所了解 , 节省了寒暄、试探的时间和精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