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浇带施工规范 后浇带施工方案( 六 )


底板和顶板后浇带混凝土的找平以两侧先浇混凝土面为准,可略高2~3mm,作为收缩和沉实余量 。表面泌水和浮浆要及时清除,不得漫溢到后浇带以外的两侧板面,以免影响观感以及后续构造层与结构层的粘结 。混凝土面的收面型式是收光还是留毛面,同两侧相邻板面 。
底板和顶板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后12h内且表面刚刚泛白时,即可覆盖并浇水养护;外墙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后,一周内模板不宜拆除,用以保温保湿养护,且在其外表淋水以保持模板湿润,防止混凝土内水分过快地蒸发 。后浇带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少于14d 。
后浇带混凝土浇筑时,必须按规范要求分别留置标准养护和同条件养护试块 。
四、施工组织
由于本工程后浇带分布在多个项目组的多个施工区域,所以,各项目组、各施工区域必须服从项目部的统一部署,后浇带的清理、修整、支模和浇筑等各项工作必须统一步调、统一进度 。
清理和修整工作应按从上往下的顺序进行,先顶板、后外墙、再底板,防止同一区域内产生上下交叉污染,相邻区域交界处产生左右或前后交叉污染 。
混凝土浇筑工作应按从下往上的顺序进行 。清理和修整结束并经隐蔽验收后,即可浇筑底板后浇带混凝土,然后,支设外墙和顶板后浇带模板,浇筑外墙后浇带混凝土,待其充分沉实后浇筑顶板后浇带混凝土 。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底板和顶板后浇带的混凝土浇筑必须分别在各项目组之间同时进行,退而言之,必须连续进行,即:各区域底板后浇带必须同时或连续浇筑,各区域顶板后浇带也要同时或连续浇筑,以防在相邻区域交界处产生新的施工缝,而这种施工缝除了卷材防水外,结构内无任何止水措施,如果处理不好,必将成为人为的渗水通道,后患无穷 。
后浇带施工做法
后浇带是在建筑施工中为防止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由于自身收缩不均或沉降不均可能产生的有害裂缝,按照设计或施工规范要求,在基础底板、墙、梁相应位置留设的临时施工缝 。
后浇带将结构暂时划分为若干部分,经过构件内部收缩,在若干时间后再浇捣该施工缝混凝土,将结构连成整体的地带 。
后浇带的浇筑时间宜选择气温较低时,可用浇筑水泥或水泥中掺微量铝粉的混凝土,其强度等级应比构件强度高一级,防止新老混凝土之间出现裂缝,造成薄弱部位 。设置后浇带的部位还应该考虑模板等措施不同的消耗因素 。
扩展资料
后浇带施工的注意事项:
1 、后浇带的设置应遵循“抗防兼备,以防为主”的设计原则 。因为普通混凝土存在开裂问题,设置后浇缝的目的就是将大部分的约束应力释放,然后用膨胀混凝土填缝以抗衡残余应力 。
2 、结构设计中由于考虑沉降原因而设计的后浇带,在施工中应严格按设计图纸留设;由于施工原因而需要设置后浇带时,应视工程具体情况而定,留设的位置应经设计单位认可 。
3、后浇带的间距应合理,矩形构筑物后浇带间距一般可设为30~40m,后浇带的宽度应考虑便于施工操作,并按结构构造要求而定,一般宽度以700 ~为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