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是如何造成的,外向孤独症怎么办( 三 )


教育治疗 :主要目标是教会他们一些有用的社会技能,如生活处理能力,与人交往的方式和技巧,与周围环境协调的能力等 。这里主要涉及到的是社会教育环境 。当一个孩子被诊断为 " 孤独症 " 后,即使他(她)有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但如果被排斥在同龄伙伴的集体之外,获得良性发展的前景依然是渺茫的 。这就需要患儿所在社区的幼儿园、小学具备接纳孤独症儿童的意识及师资基础,使患儿生活在一个有助的、愉快的气氛中 。
药物治疗: 目前药物治疗还无法改变孤独症的病程,只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过激症状 。使用的药物主要有抗精神病药物的中枢神经兴奋剂、抑郁制剂、维生素等 。但许多药物都具有非常大的副作用,使用时必须慎重 。
对于孤独症儿童的治疗,应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 。由于国内对孤独症认识较晚,国外很早就开展的早期干预在我国才刚刚起步 。早期干预是一种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的教育措施,能使 6 岁以前发现的孤独症儿童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使其智力、社交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生活自理能力等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部分儿童有望在学龄期进入正常学校学习 。
早期干预的主要范围是儿童的五大行为领域: 在运动方面,包括大运动和精细动作,这些运动都可增强儿童的手眼协调性,促进大脑的发育 。在语言方面,包括语言理解、发音和表达 。在认知方面,包括视觉认知,如辨别颜色;听觉认知,如辨别声音;触觉认知,如感受冷热;常识认知:如对数字、大小、长短、上下、颜色等的理解和认识 。在生活自理方面,包括训练他们自己洗脸、洗手、刷牙、穿衣、穿鞋等基本的生活能力 。在社会交际方面,鼓励他们参与集体活动和集体游戏,纠正与他人交往中不恰当的表达方式:如怪叫、冲撞等;进行社会交往的培养,使其学会与外界沟通,回归社会 。
虽然训练不能让孤独症患儿彻底痊愈,但训练对于孤独症患者的矫治作用却是不容忽视的 。孤独症儿童由于本身的发育障碍失去了正常健康发展的内在能力,但并不意味着只能眼看他们陷在自闭状态中而无可奈何 。国内外几十年的研究和实践证明,孤独症儿童具有极强的可塑性,教与不教,教得是否得当,他们的发展方向是完全不同的 。" 好的方向 " 就是他们能够逐步具备社会适应能力、生活自理能力、与人交往能力、甚至在接受培训后从事某项工作而达到生活自立 。否则听之任之,孤独症儿童是很难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步好转的,相反往往会发展出愈加严重的情绪、心理、行为等障碍,使得他们周围的社会甚至家人都感到越来越不能忍受他们 。而由于被他人排斥,孤独症儿童的挫折经历就会越来越多,这将进一步把他们推向更加自闭的状态 。由此,他们将终身成为家庭的痛苦和社会的负担 。
对孤独症儿童的训练是一个长期而系统的干预工程 。训练不同于服药或手术,一个疗程或一个手术后即可明显康复 。训练是一个复杂而又长期的过程,需要训练者有精深的专业知识、丰富的经验、极大的耐心和恒心 。对于孤独症儿童来说,几乎在他们成长的全部阶段都需要伴随有训练矫治,因此家长首先要有打持久战的准备 。只要坚持正确的训练方法,您就会发现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您以前认为不可能学会的东西,具备了您以前认为不可能具备的能力 。
孤独症儿童的训练开始得愈早效果会愈好 。一旦孩子被诊断(或怀疑性诊断)为有 " 孤独症倾向 ",就要为他提供干预性的训练,因为训练是目前被证明唯一有效的矫治途径 。在发达国家和地区,患孤独症的孩子多在三岁左右被确诊,同时也因为这一时期正是儿童大脑发育的重要阶段,因此 "3 — 6 岁 " 一直是专家们建议的最佳训练期 。实验证明:孤独症儿童若在学龄前经过训练,他们的智商可以提高十二点!美国新泽西州大学的有关研究工作于 1991 年证实了这一点 。这一研究甚至表明,孤独症儿童学前阶段接受训练后智力发展的潜力,超过了正常儿童,因为研究中同样接受学前训练的正常儿童,虽然可以取得好成绩,但几乎不会发生智商的变化 。这个测试结果,证明了对孤独症儿童进行早期训练是行之有效的,并说明 3 — 6 岁是关键期 。但许多个案也证实,即使是超过这一年龄阶段,方法正确的训练也会使患儿有很大改善,放弃训练矫治,孩子的状况只会愈来愈差 。所以专家告诫每一位家长:对孤独症儿童的训练和矫治,只要开始就不会太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