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伊德人格理论本我自我超我 弗洛伊德人格理论( 二 )


三、性心理发展时期理论:
1、口腔期(出生到一岁左右):前期(0-8月)——吸吮吞咽;后期(8月-1岁)?——吞咽咀嚼吞食产生对养育者的亲密感 , 把自己与现实环境相分离—自我
2、肛门期(两岁至三岁左右):前期——排泄—解除内部压力—快感体验;后期——保持—痛与性刺激—引起关注
3、性蕾期(四岁至五岁之间):恋母恋父性别认同本我与自我冲突激烈
4、潜伏期(六岁到12岁左右):学习、活动、性本能受到抑制、种族系统天赋
5、生殖期(青春期):青春期开始 , 异性恋 。性快感由口腔、肛门逐渐转移到性器官上 。
6、成熟期(青春期以后):心理结构平衡不需要多少心理能量来压抑自己的本我冲动 。恋亲情结已经完全或几乎完全消除 。
扩展资料
弗洛伊德理论的认可和批评:
1、优势
弗洛伊德的观察为后来的人格理论和研究确立了方向 。在他之后的多数人格理论家在弗洛伊德的基础上 , 从弗洛伊德的理论中借用了重要的精神分析的概念和假设 , 建立了自己的理论 。
弗洛伊德被公认为建立心理治疗体系的第一人 。没有弗洛伊德 , 心理治疗不可能发展成今天这样 。诸如自由联想、催眠和释梦之类的方法 , 已经成为许多治疗师的标准工具 。
调查发现 , 为数众多的年轻的或经验丰富的心理治疗师认为自己的取向是“精神分析的” 。人们认为弗洛伊德推广了心理学的一些重要原理和概念并促进了它们的发展 。心理学者今天研究的许多课题都源于弗洛伊德理论中的一个或多个概念 , 尽管它们不再具有弗洛伊德风味 。
2、批评
弗洛伊德可能见过其他人的著作 。在弗洛伊德的工作之前 , 许多“弗洛伊德”思想就曾出现在文学作品中 。弗洛伊德捍卫者认为 , 弗洛伊德是第一个把许多零散观点组织成一套人类行为理论的人 。根据弗洛伊德理论提出的许多假设是不可能验证的 , 支持者认为不能指责他不努力寻找证据支持其理论 。
弗洛伊德认为 , 他的理论的很多部分都是“发现”是他在精神分析的各个阶段仔细考察患者的陈述后得出的结果 。一些批评针对弗洛伊德理论强调的重点和他的理论色调 。他们认为弗洛伊德忽视或低估了人格的一些重要影响因素 。
另一些人不同意弗洛伊德只强调本能 , 而不考虑社会文化对人格的重要影响 。还有人认为 , 弗洛伊德倾向于关注人格障碍 , 而不是日常的心理机能和人格的积极面 。
简述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
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
弗洛伊德将人格结构分为三个层次:本我、自我、超我 。
一、人格结构
1.本我
本我是人格结构中最原始的部分,自人出生便已存在 。构成本我的成分是人类的基本需求 , 如饥、渴、性等 , 是一种强烈的原始冲动 。本我的需求产生时 , 个体要求立即满足 , 而不会顾及现实的限制 。故而支配本我的是快乐原则 。
2.自我
自我位于人格结构的中间层 , 是个体出生后从本我中分化发展而产生的 。由本我而来的各种需求一般不能在现实中立即获得满足 , 就必须顺应现实 , 并学习如何在现实中获得满足 , 因此支配自我的是现实原则 。此外 , 自我介于本我与超我之间 , 对本我与超我具有缓冲与调节的功能 。
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 , 不断地扩大与外界的交往 , 逐渐学会了不能完全凭冲动随心所欲 , 而必须要考虑后果考虑现实的作用 , 这就是自我 。自我遵循现实原则,它的功能是去寻找能够满足本能需要的现实的方法 。故而支配自我的是现实原则 。例如 , 当孩子在练习走路时 , 他能够抑制随便行走的冲动 , 考虑什么地方可以避免碰撞 , 这就是自我的控制作用 。弗洛伊德把自我和本我的关系比作骑士和马的关系 , 马提供了运动的力量 , 而骑士则具有决定方向和指导马的权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