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魏良辅《南词引正》
魏良辅的一系列改革措施,使得昆曲字正、腔圆、板正,通过对昆曲伴奏乐曲和唱腔的改造,创造了水磨调的演唱形式,总的来说,确定了昆曲的基本格式和基本技巧,给歌者自由表演空间的同时也提升了昆曲的境界,使得昆山腔由一地方流行戏一跃成为全国流行的昆曲 。
2、明中期的中秋曲会昆曲
在魏良辅的改革下变得更加优雅动听,从而也获得了更多士大夫阶层的喜爱,这一时期他们不仅仅停留在爱听昆曲,更积极地投入到昆曲的创作之中,在明嘉靖年间,昆曲俨然成为当时的流行曲,形成了苏州虎丘的中秋曲会 。曲会是群众自发的唱曲游会活动 。一年一度的中秋曲会不仅使苏州地区的唱曲活动走向高潮,也使昆曲的技法得到不断的提升,使昆曲成为当时的流行艺术 。这一时期创作出了大量的昆曲剧目,也刊印了许多的昆曲书籍,这一时期的昆曲剧目《浣溪沙》就是一个典型代表 。
3、清代的昆曲发展趋势
清朝政府设置“南府”,专门管理宫廷音乐和民间戏剧,昆曲也因此得到格外重视与欣赏,清朝皇帝对昆曲的喜爱无疑成为了昆曲最响亮的招牌,正所谓上行下效,清朝的名人显贵之中也都纷纷流行欣赏昆曲的风气 。在北京还出现了如太平园一类的戏园戏馆来作为昆曲的固定演出场所 。
文章插图
清朝德和园大戏楼
自清初到康熙年间,由于政治、经济和职业戏班的流动的原因,昆曲在全国的流行与分部得到进一步的延伸,甚至在较为偏远的地区,南至两粤、东达辽东,都能聆听到昆曲的演奏,四川就是当时昆曲流传的重要地区之一 。这一时期的职业戏班较明朝更为繁荣,推动了昆曲在社会上的进一步发展 。
4、昆曲的没落
随着清代政治环境的变化,对与昆曲发展极为重要的士大夫阶层的思想开始受到束缚,使得昆曲创作的思想源泉趋于枯竭 。自康熙末年至乾隆年间,再也没有出现过清初昆曲剧目的创作高潮,低迷的创作风气也是昆曲在花部与雅部的斗争中败下阵来 。在乾隆中后期,花部崛起,昆曲将衰,在北京昆曲与京腔秦腔、徽班这前后两次最有代表性的较量,就决定了作为“雅部”的昆曲的最终败局 。
时间推移到抗日战争时期,中华各族人民饱受战争的屠戮,整个国家危在旦夕,昆曲与昆曲艺人自不例外 。社会民不聊生,吃饱穿暖尚成问题,更何谈精神层面的享受呢?与此同时,昆曲的主要创作源头士大夫阶层也更名为知识分子,失去了以往的经济支柱 。直到解放前后,昆曲的境地可谓是十分艰难 。
5、当代昆曲的复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政局稳定,全国上下呈现出一片安居乐业之象,文艺工作者的身份也不再像封建时期那样底下,昆曲正式进入到了以国家为主导的发展时期,但此时昆曲的发展前景仍然不容乐观 。
文章插图
昆曲经典作品《十五贯》
真正把昆曲拉回正轨的是1956年的一场戏剧演出――《十五贯》,这部剧是被根据当时的政治背景改编的,既有时代性,又不失戏剧内涵的哲理性,戏曲一经问世,就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好评 。这场演出被《人民日报》形象地评为“一出戏拯救一个剧种”,显然,这对昆曲的复兴来说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 。很快,全国各地纷纷成立昆剧院,舞台上也出现了各种昆剧的表演形式,昆剧得到复兴 。
2001年5月18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郑重宣布将昆曲列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之一 。中国昆曲的全票当选,可谓是意义重大,表明昆曲的艺术成就已经超越了民族与国界,它已经被全世界人们所认可,成为全世界人民的共同精神财富 。
三、 结语已经走过六百多年的昆曲是一门综合的艺术,它不仅在中国戏剧史、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更是世界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昆曲是我国各朝代文人、艺术家思想的结晶,今天的我们应该保护它,继承它为它注入时代的新鲜血液,使百戏之祖的昆曲得以流传万世 。
参考文献:
1、《昆曲》
2、《昆曲演唱艺术研究》
3、《昆曲日记》
- 摩拳擦掌是啥意思 摩拳擦掌的出处
- 非常粗大的香蕉叫什么 非常粗大的香蕉是不是激素
- 肉是什么垃圾
- 钱是如何制造的 钱是如何产生的
- bjd是啥意思 bjd用啥材质做的
- 猫猫的脚垫是热的嘛 猫咪脚垫是热的还是凉的
- 长安十二时辰吃的草是什么
- 流苏树有几个品种
- 草船借箭主要人物特点 草船借箭主要人物特点是啥
- 清蒸螃蟹凉水蒸还是热水蒸 清蒸螃蟹凉水蒸多久 清蒸螃蟹凉水蒸好还是热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