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三国:枭雄曹操为掩人耳目造了72座陵墓?( 二 )


假话连说三遍都有可能变成真的,何况被无数人连着说了上千年呢?关于“曹操疑冢”的存在,似乎可以成为定论了 。
二、曹操的葬礼是公开而盛大的活动,葬礼过程文献多有记载
《三国志》记载:“庚子,王崩于洛阳,年六十六 。遗令曰:‘天下尚未安定,未得遵古也 。葬毕,皆除服 。其将兵屯戍者,皆不得离屯部 。有司各率乃职 。敛以时服,无藏金玉珍宝 。’谥曰武王 。二月丁卯,葬高陵 。”
作为曹操政治遗产的继承人,曹丕是曹操丧事的主要办理者,在《艺文类聚》里保存有曹丕写的《武帝哀策文》,其中有:“卜葬既从,大隧既通 。漫漫长夜,窈窈玄宫 。有晦无明,曷有所穷 。卤簿既整,三官骈罗 。前驱建旗,方相执戈,弃此宫庭,陟彼山阿 。”意思是:在正式下葬之前进行了卜筮,宽阔的墓道通向墓室 。墓室里如漫漫长夜,又如幽幽深宫,没有光明,没有尽头,多么令人悲伤呀!参加丧仪的人们已整齐站好,天、地、水三官也排列整齐,前面是高高举起的旗帜,中间还有人手执长戈 。从现在起,先王将离开宫廷,到达被安葬的山岗 。

也参加了曹操安葬仪式的曹植写过一篇《诔文》,相当于悼词,在这篇长达六百多字的祭文中,曹植更为详细地记录了曹操安葬的情况,其中写道:“既即榇宫,躬御缀衣 。玺不存身,唯绋是荷 。明器无饰,陶素是嘉 。既次西陵,幽闺启路 。群臣奉迎,我王安厝 。窈窕玄宇,三光不晰 。幽闼一扃,尊灵永蛰 。”意思是:将要入葬时,穿的还是平时的衣服,印信没有带到身上,只带了印章上的丝带 。陪葬用品也没有什么华美的,最值钱的只是素色的陶器 。灵柩到达西陵,墓门慢慢打开,群臣送迎,我王就这样安葬了 。在幽暗的墓室里,没有日月星辰之光,墓门落下来了,至尊的魏王将永远生活在里面 。从曹丕和曹植这两位亲历者的记述来看,曹操的安葬活动是公开的,也是盛大的,曹丕和曹植不仅知道曹操被安葬的确切位置,他们都曾亲自到墓室里察看过 。
三、曹操死后数百年里陵墓的位置都是明确的
曹操生前立过的那份遗嘱,生于曹操去逝后40年的晋人陆机曾看到过原件,他的弟弟陆云亲自到邺县参观过铜雀三台,《太平御览》中保存有他写给哥哥陆机的两封信,谈到此次邺县之行所见所闻 。其中说道,他登上了三台,发现上面的房屋正在毁坏,其中一个台上还有曹操当年储藏的10万公斤石墨,陆云临走还拿了点,并送给陆机一些作记念 。这时候已距离曹操去逝80多年,曹魏政权已灰飞烟灭,铜雀三台尚在,但游人已经能随便上去参观了 。陆云没有提到他是否瞻仰过曹操的高陵,但如果高陵位置是个迷的话,想必他也会多说几句吧 。

又过了100多年,被李白称为“小谢”的南朝诗人谢眺来参观过邺城故址及曹操的高陵,写下了《同谢谘议铜雀台诗》和《铜雀悲》等诗,其中写道:“郁郁西陵树,讵闻歌吹声 。”那时候曹操墓的位置应该是众所周知的 。其后,为陈寿《三国志》作注的北齐学者裴松之,《玉台新咏》的编纂者南朝诗人徐陵等,也都先后来到这里参观、瞻仰,留下了一些诗文 。
唐太宗贞观十九年(645年),即曹操去逝420多年后,另一位历史伟人李世民亲征高丽,大军路过邺城故址,一向对曹操推崇倍致的李世民亲自撰写了祭文在曹操墓前祭奠,这篇祭文收录在《全唐文》中 。
其后宋之问、王勃、张说、高适、刘长卿、李白、岑参、刘禹锡、李贺、李商隐、温庭筠、罗隐、陆龟蒙等唐代诗人,或者亲自来过邺都旧址,或者写过与铜雀台、曹操墓有关的诗作,但没有一个人提到过“曹操疑冢”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