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樾台出自哪里,铜雀台的由来以及历史典故( 二 )


本来就是虚无没有一物 , 
那里会染上什么尘埃?
现在只能从字面上去理解它 , 惨悟不透!
心本无尘 , 尘即是心 。无心无尘 , 人便死 。
我曾经思考过一个问题:
人觉得一个东西好吃,事实上嗅觉比味觉占更大的比重
所以象狗这样嗅觉灵敏的生物,在饮食上远比我们快乐
这样的想法到底对不对?..如果错了..错在哪里?
其实尘在外 , 心在内 , 常拂之 , 心净无尘;
尘在内 , 心在外 , 常剥之 , 无尘无心;
心中有尘 , 尘本是心 , 
何畏心中尘 , 无尘亦无心??正如慧能所说的 仁者心动
又如道家所说的 道可道非常道
它们的道理是一样的
佛家讲究万物在心 追求修世
道家讲究无牵无挂 追求避世
佛家想超脱今世 道家则是修行今世 而追究其原理来说都是一种修行
而最楼上的说的是一种超脱
却不是刻意的寻求
主旨在心
世间人 , 法无定法 , 然后知非法法也;
天下事 , 了犹未了 , 何妨以不了了之 。
身是菩提树 , 心如明镜台 。是何意思?出自哪?

紫樾台出自哪里,铜雀台的由来以及历史典故

文章插图
身是菩提树 , 心如明镜台 , 时时勤拂拭 , 莫使惹尘埃
这是和尚神秀和慧能一段对话 。
神秀 (606?-706) , 俗姓李 , 汴州尉氏(今河南尉氏)人 。隋末出家 。唐高祖武德年间在洛阳受戒 。五十岁时嗣禅宗五祖弘忍 , 历六年 , 升为上座僧 。弘忍卒后 , 移住江陵当阳山玉泉寺 , 开禅宗北宗一派 。卒谥大通禅师 。
身是觉悟的根本(菩提是觉悟的意思 , 以前释迦牟尼在毕钵罗树下觉悟成佛 , 后世便将此树称为菩提树) , 心像明镜一样 , 能照万物 。物象来时 , 镜不增加 , 物象去时 , 镜不减少 。这里的“身”和“心” , 实是互文 , 意思相同 , 只是为了符合诗歌的句法而作的安排
“菩提”一词为古印度语(即梵文)Bodhi的音译 , 意思是觉悟、智慧 , 用以指人忽如睡醒 , 豁然开悟 , 突入彻悟途径 , 顿悟真理 , 达到超凡脱俗的境界等 。在英语里 , “菩提树”一词为peepul、Bo-Tree或Large-Tree等 , 均有宽宏大量 , 大慈大悲 , 明辨善恶 , 觉悟真理之意 。而在植物分类学中 , 菩提树的拉丁学名为Ficus religosa , 有神圣宗教之意 。
慧能对曰:菩提本无树 , 明镜亦非台 , 本来无一物 , 何处惹尘埃 。
铜雀台的由来以及历史典故
紫樾台出自哪里,铜雀台的由来以及历史典故

文章插图
缘起:曹操消灭袁氏兄弟后 , 夜宿邺城 , 半夜见到金光由地而起隔日掘之得铜雀一只 , 荀攸言昔舜母梦见玉雀入怀而生舜 。今得铜雀 , 亦吉祥之兆也 , 曹操大喜 , 于是决意建铜雀台于漳水之上 , 以彰显其平定四海之功 。
相关典故
在中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 , 孔明用智激周瑜时 , 篡改了曹植的《铜雀台赋》 , 将“连二桥于东西兮 , 若长空之蝃蝀 。”改成了“揽二乔于东南兮 , 乐朝夕之与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