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最美丽的私奔:卓文君与司马相如( 二 )


汉代文学 , 出过两大巨人 , 司马相如和司马迁 。司马迁比司马相如小三十来岁 , 他忍辱负重写《史记》时 , 司马相如早就名满天下 。司马迁以一篇《司马相如列传》 , 勾勒出这位在时间上离自己比较近、但注定要进入历史的人物 , 并毫不掩饰地表达了自己对司马相如才华的倾倒 。全文选取司马相如生活和事业上的几个事件加以描绘 , 譬如游粱、娶卓文君、通西南夷等 , 并全文收录与此相关的文和赋 , “连篇累牍 , 不厌其繁” , 计有《子虚赋》、《上林赋》、《喻巴蜀檄》、《难蜀父老》、《上书谏猎》、《哀二世赋》、《大人赋》、《封禅文》等八篇 , 文字之多 , 远超司马迁自己的笔墨 。
司马迁“特爱其文赋” , “心折长卿之至” , 这是无疑的 。而司马相如仰慕谁呢?司马相如最崇拜的偶像并不是屈原 , 而是另一个人 。全亏司马迁的记载 , 才使后人得以了解司马相如最初的志向:“司马相如者 , 蜀郡成都人也 , 字长卿 。少时好读书 , 学击剑 , 故其亲名之曰犬子 。相如既学 , 慕蔺相如之为人 , 更名相如 。”日后大名鼎鼎的司马相如 , 在少年时就把父母给起的名字改为相如 , 原来是为了向蔺相如致敬 。是啊 , 若用世俗的眼光衡量屈原 , 可能视之为政治上的失意者乃至失败者 , 而司马相如不仅是仕途上的成功人士 , 更是因智勇双全与强敌相拚也照样能获胜的完美英雄 。
这 , 才是司马相如最想走的路 , 一条披荆斩棘却如履平地的金光大道 。他还那么小 , 就这样自己替自己选择了 。他不仅好读书 , 而且学击剑 , 也是为了文武双全 , 有最大的能力 , 尽最大的限度实现自身的价值 。
成都北门高笋塘外百米的沙河上 , 有一座因司马相如而出名的驷马桥 。往北过桥有个三岔路口 , 直行便是驷马桥街 , 右拐则叫驷马桥路 。这里至今仍是自成都北上的必经之地 。因桥下的河水名升仙水 , 驷马桥原先叫升仙桥 。这所谓的升仙水 , 也就是今天的沙河 。成都城北 , 现存升仙湖 。东晋《华阳国志》讲述:“蜀郡城北十里有升仙桥 , 有送客桥 , 汉代司马相如初入长安 , 题其门曰:‘不乘高车驷马 , 不过汝下’也 。”意思是不乘四匹高头大马拉的官车 , 就不再从此桥过 。
一番豪言壮语 , 把一腔豪情壮志披露于世间 , 掷地有声 , 不留任何余地 , 令过往宾客由衷感叹 。升仙桥也就因此被改名为驷马桥 。原先留有司马相如笔迹的木桥已不存在了 , 可那个少年背井离乡投奔远大前程时的仰天长啸 , 却仿佛仍在成都的上空回荡 。
屈原之后 , 李白之前 , 中国的文学史还出过司马相如 。他们都是引领一个大时代之风范的标志性人物 。屈原使楚辞得以和诗经共领风骚 , 李白构成唐诗的巅峰 , 司马相如同样不简单 , 是汉赋的奠基者 。两汉四百年的赋坛 , 最引以为骄傲的还是司马相如这面大旗 。与屈原、李白相比 , 司马相如同样写出了足以开宗立派的创新之作 , 对中国古代文体的演变与发展作出不可或缺的贡献 , 而且他人生的传奇性也并不逊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