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楼建筑的作用是什么 骑楼建筑( 四 )


广州中山四、五、六路一带,是广州最早的商贸区 。老一辈广州市民回忆,以前走到中山四路“新以泰”店门口时,一眼望过去,骑楼密密麻麻,老字号店铺鳞次栉比,一派繁华商都的气象,它不仅仅是当时广州经济的缩影,更是广州骑楼文化的一颗明珠!
在毗邻广东的香港,特区政府宣布以48亿港元保护坐落在湾仔、深水埗、旺角等地的48栋骑楼建筑,香港人认为这些骑楼的设计始于广州,故将它们叫做“广州骑楼” 。
近代广州城市建设从珠江边开始,倡导者是两广总督张之洞,当时张之洞觉得广州道路狭窄,交通闭塞,车来马往不便,与“地势增高、堤基巩固、马路宽广”的租界沙面对比,相形见绌 。
为了改善广州的交通,振兴商业,张之洞参考了西方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建议在天字码头一带兴筑120丈的堤岸 。沿堤多种树木以荫行人,马路以内通修铺廊,以便商民交易,铺廊以内广修行栈 。
为了方便市民做生意,张之洞主张建骑楼那样的连续公共空间 。铺廊既利行人,又便交易,这对当时落后的广州经济无疑起到了拉动作用 。
3、给历史留下有趣的回忆
骑楼被作为正式的名称,最早出现在1912年国民政府《取缔建筑章程和施行细则》中,被称作“有脚骑楼” 。1920年《修正取缔建筑章程》中,将“有脚骑楼”简称为“骑楼” 。骑楼对于广州而言,是一种文化,是一份历史,是广州的风情,更是街坊们的良伴 。
1921年,广州市政府公布《广州市促进马路两旁空地骑楼地建筑规程》,进一步规定修筑马路时必须预留空地给两旁兴建骑楼时使用 。1922年,两广总督陈炯明同意广州市组织成立“建筑审美会”,由市长担任会长,会员由市长聘请建筑、美术专家担任 。
日后广州市政厅所属各局之建筑规划,如公园、桥梁、校舍及其各种公共建筑物在动工兴建之前,都要将建筑规划图案送交该会审定,检验其在美术上的价值,陈氏已将广州的建筑物看成是“美术的设备” 。
广州骑楼建筑艺术最高,各种中西结合的装饰风格百花齐放,你会发现每条马路的每间骑楼的石雕、砖雕、灰塑、彩画、彩色玻璃、彩色水磨石等装饰都不相同,而骑楼空间的整齐和骑楼屋顶上不规则突出的中式小凉亭和西式小尖塔,又使得广州城市天际线丰富多彩 。
如今,一议到骑楼,广州人都会对它发出感叹:您默默为街坊奉献,为行人遮烈日、挡风雨,曾为广州带来繁荣,广州街坊将永远铭刻在记忆中 。
【结束语】骑楼文化所代表的内涵远不止是形式上所看到的建筑,更是留着每个广州人心中永远不变的那个时代的广州,那个时代的文化产物,即使建筑消逝,但它所代表的文化内涵却是亘古不变 。
广州骑楼特点是什么?揭秘海口骑楼的建筑特点
说到这个骑楼的特点还是有不少的人知道的还是挺给力的,但是有不了解的人也发现了,这个骑楼好是好,但是关于它的特点什么的,建造特点也还是需要多了解的,所以这个广州的骑楼到底是什么特点呢?还有海口的骑楼特点分别是什么样的呢?下面一起来分析看看!
广州骑楼和海口骑楼其实是差不多的,所以可以拿出来一起说哦 。
广州骑楼由二十世纪初开始出现,形式多样,保存完整,是粤派骑楼的代表 。广州骑楼的特点是把门廊扩大串通成沿街廊道 。廊道上面是楼房,下面一边向街敞开,另一边是店面橱窗,顾客可以沿走廊自由选购商品,楼上一般住人 。骑楼街可以避风雨、防日晒,特别适应岭南亚热带气候,骑楼内的店铺可以借用柱廊空间,便于敞开铺面、陈列商品以招徕顾客 。广州骑楼建筑在第十甫路、上下九路、中山路、解放路、人民南路、一德路等商业街道较为集中,而西濠口一带的骑楼最为壮观 。新亚酒店、南方大厦、爱群大厦等为广州初期骑楼建筑中的代表 。1918年,广州设立市政公所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广州的商业骑楼街已具有相当的规模和特色,商业繁华地段逐步形成了骑楼街风貌,如永汉路(今北京路)、太平南(今人民南)、惠爱路(今中山四路)以及长堤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