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如此,但这里面也有两个细节,非常值得玩味 。说出来可能会对晋文公这样的大人物的声誉产生影响,甚至是污点,晋文公可能比较忌讳 。那是什么呢?
第一点:晋文公想当国君,就勾结别国人,依仗外族的势力,强行打过黄河去,占领全晋国 。
第二点:晋文公想当国君,就不顾手足亲情,打跑了侄儿,还不放过,快速处决,斩草除根 。
因为晋文公当时本已很得民心,并且后来又成了春秋时期非常伟大的人物,所以这两点说出去,总不太好听,有损于他的光辉形象 。
孔子虽然评价晋文公“谲而不正”,但他们二人在维护封建礼教的大原则上其实是一致的,区别是前者用思想,后者用行动 。
再者,孔子在编写《春秋》的时候,往往会“为尊者讳”,这些大人物身上不好的事,还是别说出去让人知道为好 。但是,孔子也还是比较尊重历史的,他又不愿胡乱编造篡改,那怎么办呢?
那就干脆不写了,把这两点都不写进去,这样,就既隐藏了这些劣迹的事实,同时也是一种变相的尊重了历史 。
所以,熟知内幕的《左传》作者,在为孔子的《春秋》做注释时,是这样解释孔子为什么不写这两点的:
1. “秦伯纳之,不书,不告入也 。”
2. “使杀怀公于高梁 。不书,亦不告也 。”
什么意思呢?
1. 晋文公勾结外国人当国君,是仗的秦穆公的势打回去的 。为什么不把这一点写进去呢?因为当时写历史有一个惯例,叫做“不告则不书” 。怎么叫不告则不书呢?告,就是通告;书,就是书写 。
也就是说,即使是发生了的真实事情,如果没有通告神灵、没有通告祖先、没有通告天子、没有通告其他诸侯,即:没有正式发布新闻采访人员招待会的事情,那就不用写进史书了 。
晋文公出卖国家主权,勾结秦穆公的暗箱阴谋,为什么不写?因为他没有发布正式的新闻采访人员招待会嘛 。
2. 晋文公指使别人暗杀了他的侄儿,为什么不写?同样的,也是这个道理,因为他没有正式的通告于天下呀 。那当然就用不着写了 。
【解密:孔子编《春秋》是怎样为晋文公遮丑的?】
- 端午节来历介绍50字英文 端午节来历介绍50字
- 获取信息的方法有哪些 获取信息的方法
- 珍藏的意思解释 珍藏的意思
- 杯水车薪什么意思薪的意思 杯水车薪什么意思
- 远期外汇交易名词解释 远期外汇交易
- 如何在文件中编制目录,文件管理目录如何编制表格
- 编导文艺常识8个技巧 编导文艺常识背诵的8个技巧
- 倒数等于它本身的数是 相反数等于它本身的数是
- 护士应具备的素质有哪些 护士应具备的素质
- 任尔东南西北风前一句 任尔东南西北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