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开国功勋沐英及沐英家族文化( 三 )


沐昂,沐英第三子 。《明史》记载,沐昂字景高,明成祖时,他的二哥黔国公沐晟领兵镇守云南,朱棣遂越级提拔沐昂为都指挥同知,让他随军锻炼 。沐昂战功卓著,不久升为右都督 。正统四年,西南少数民族地方首领思任叛乱,沐昂随沐晟出征 。在军中,沐晟因病暴亡,沐昂受命代镇云南 。正统十年,沐昂死于云南,被封为定边伯,谥武襄 。据《明代云南沐氏家族研究》记载,沐昂(1379—1445)喜好诗文,常与文艺人士交往 。曾收集明初寄居滇南21家诗人作品,编成《沧海遗珠》 。


沐瓒,沐英的曾孙,沐英第三子沐昂的孙子 。他生于明正统四年(公元1439年),明景泰三年(公元1452年),他承袭了父亲沐僖的官位锦衣卫副千户;天顺二年(公元1459年),被擢升为右军都督同知,佩镇南将军印;成化四年(公元1468年),改任副总兵镇守云南金齿、腾冲;死于明成化十七年(公元1481年)四月二十九日,享年43岁,可谓是英年早逝 。
人生在世,匆匆数十载,都在为未来而奋斗 。成功是令人欣喜的,但成功的过程却是艰难的,因为你在成功的路上要不断地收获,不断地积累 。当你坚持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时,成功的大门便会向你敞开 。所以成功并不是一个点,而是一段漫长的路程,一个不断奋斗的路程,一段不断追求的路程 。一段平凡的对话意味着伟大,一组生活的特写造就了永恒 。
沐英是先贤端木子贡的后裔 。天津大学历史系教授闫爱民《沐氏授姓考略》一文中称,沐氏的先人是孔子的弟子端木赐(字子贡)之后,其后人原本复姓端木 。后因躲避仇家改单姓“木”,到了沐英时,改木为“沐” 。
据沐英的出生地、今安徽省定远县严桥乡沐家村的沐姓老人介绍:沐氏系孔子弟子端木赐之后,原复姓端木,后因躲避仇家,改单姓木,后又在木旁加水字为沐,沐氏可考的一世祖为向春公,沐英为沐氏家族的第“十世祖”,而传至今,定远沐家村沐姓人家已是第十九世与二十一世 。
从安徽定远赶来将军山的沐英第17世孙沐云龙老汉自豪地说:沐英只是沐家杰出代表的一个,沐氏原是孔子弟子端木赐(字子贡)之后,端木赐加沐英算是文武双全 。
沐英的处世之道 。明代开国以来,明太祖为了除掉可能威胁其皇位的开国功臣们,从“胡惟庸奸党案”到“蓝玉奸党案”,进行了长达十多年之久的政治谋杀 。被卷进杀死的各色官吏多达5万人,到朱元璋死时,他所封的9个公爵、54个侯爵除了没威胁的两三个人外,全部都在肉体上被消灭了 。但凡事总有例外,沐英变成了明初历史上少有的得到善终的功臣,并且可以世代镇守云南 。沐英有什么独特的原因,能够逃过这场磨难呢?看其处世之道:
第一,镇守西南的才能 。看过金庸《鹿鼎记》的读者一定还记得韦小宝总挂在嘴边的沐家军大战叛军象阵的故事,这段故事的主角不是别人,正是明代初年的西平侯沐英 。
洪武二十一年3月的某夜,沐英曾组织了一支由300名骑兵组成的突击队突袭云南叛军思伦法的兵营,而思伦法的部队是一支由30万士兵和百余头战象组成的强大队伍,当夜,沐英的轻骑兵不仅杀敌数百,还俘获了一头战象 。次日,沐英更立马督战,命令弓箭手和火铳手冲在最前面 。火铳巨大的声响让敌方战象受惊,打乱叛军的阵脚 。沐英下令三军夹击,最终斩首敌人三万余,俘获一万余人,擒获大象37头 。


这场战役只是沐英在云南所经历的纷繁不断的平叛战争中的一场 。沐英自从进驻云南以来,就不断地平定云南各地的叛乱,有时甚至是疲于奔命 。但是,沐英绝非穷兵黩武之人,他一方面通过武力平息各地叛乱、加强军事布防来巩固明王朝及沐家在云南的统治权威,一方面恢复和发展云南的社会经济、文教事业 。经营云南前后不过十年多,但云南从此走上了正常的发展轨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