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酸检测报告12 核酸检测报告 12345查核酸检测报告( 二 )


一个简单的将病毒放入水浴箱的操作 , 张旭的护目镜上已经蒙上了一层水雾 。在等待病毒灭活的时间里 , 张旭和陈孝刚聊着当天看到的手机新闻 , 几乎都是有关疫情的 。而他们的聊天 , 因为穿着防护服 , 必须大声说话 , 但为了防止口渴喝水上厕所 , 他们又只能少说话 , 多数时候坐在凳子上 , 看着时间 。
样本灭活时间为30分钟 , 灭活之后 , 需常温静置20分钟 , 以防高温开盖导致的气溶胶污染实验室和人员 。
提取核酸
开盖要温柔 , 还要讲究手法
一不小心就可能形成气溶胶
“蒲老师 , 我们需要试剂了!”陈孝刚拿出对讲机喊道 。“收到!”蒲琴在另一区域用对讲机回答 。蒲琴在实验室的“制剂准备区” , 在张旭和陈孝刚进行病毒灭活等工作时 , 蒲琴也没有闲着 , 身着二级防护装备的她 , 一直在进行RT-PCR扩增体系的配制 。
而蒲琴所在区域与张旭、陈孝刚所在的核酸提取区仅由一个传递窗交流 , 传递窗像是一种双层门 , 一个区域的门打开时 , 另一个区域的门则无法打开 。当收到陈孝刚发出的消息后 , 蒲琴打开传递窗门 , 将试剂放在传递窗 , 然后关上门 , 用对讲机通知陈孝刚 。这时 , 陈孝刚又打开门 , 拿出试剂 。“我们两个区域挨着 , 不过是完全隔离开的 , 防止污染其他区域 。”陈孝刚说 。
待样本灭活静置后 , 张旭和陈孝刚两人再次坐在生物安全柜前 , 双手分别伸进安全柜 , 开始配合操作 , 一人拿样本 , 一人编号 。随后 , 张旭拿出一个样本采集管 , 非常温柔地打开盖子 , 用专业仪器吸取一定量的样本 , 然后陈孝刚进行配合 , 加入核酸提取试剂 , 提取完成后 , 立即将提取物进行封盖处理 。
“加入核酸提取试剂 , 就是把病毒细胞破坏 , 让核酸释放出来 。”陈孝刚说 , 两人配合操作 , 可以互相监督试剂是否加错、防护装备是否破损 , 还可以加快提取核酸的效率 。在张旭和陈孝刚看来 , 提取核酸这一步 , 是最危险的一个操作步骤 。张旭告诉采访人员 , 打开样本采集管的盖子 , 必须要轻轻地、非常温柔 , 有时还要讲究手法 , 比如什么时候一只手开盖 , 什么时候两只手配合开盖 , 都需要做到心中有数 。“如果开盖的力度大了 , 很可能就会形成气溶胶 , 这样会污染生物安全柜 , 也会污染手套 , 甚至有可能让安全柜内的样本交叉感染 , 形成‘假阳性’ 。”张旭说 。
报告出炉
检测结果如果是阳性
需换试剂再重复一次操作
90多份样本 , 张旭和陈孝刚在提取完核酸后 , 在生物安全柜内将提取核酸加至PCR扩增反应体系中 , 花了差不多近3个小时 。“蒲老师 , 核酸提取完了 。”陈孝刚再次用对讲机喊 。“好的 。”蒲琴用对讲机回答 。蒲琴来到实验室的“扩增区” , 该区域同样和“样本处理区”紧挨着 , “样本处理区”位于实验室三个区域的中间 。同样 , 蒲琴通过传递窗拿到了构建好的扩增体系准备上机 。
随后 , 蒲琴将扩增体系放入扩增仪 , 核对扩增程序是否与试剂说明书相符 , 启动扩增程序 , 待反应开始后离开实验室 。“这就是对提取的核酸进行分析 , 等着出报告就行 。”蒲琴告诉采访人员 。
当天晚上10时左右 , 经过6个小时的程序 , 报告出来了 , 其中一份报告显示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 。看到这一份报告 , 张旭、陈孝刚、蒲琴三人心中有些不是滋味 。他们随即报告给院感科和感染科主任 , 医院用负压车将病人转运到分院隔离治疗 。
当天晚上的实验完成 , 蒲琴将扩增后产物用一次性医疗垃圾袋装好扎紧 , 转移至扩增产物废物处理区 。张旭和陈孝刚又对实验室进行了桌面和仪器的擦拭消毒、拖地彻底消毒 , 空气紫外线照射等 。第二天早上上班时 , 张旭等人换了一种试剂 , 再次对头天晚上检测到的阳性样本进行复核 , 结果仍然是阳性 。他们再次报告隔离患者的主治医生 , 以及院感染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