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战争中国失败:西方舆论却为何反而同情日本( 三 )


中国在操纵媒体方面和日本有很大差距
甲午战争发动之前,日本本国的媒体开放已经达到了相当的程度 。在对外关系上,媒体甚至比政府更极端,更激进,认为政府应该对中国和朝鲜动武 。政府犹豫不决时,媒体就不断地抨击政府,甚至鼓动弹劾 。激进的媒体,是导致日本国策由稳健转向激进的重要推动力 。当时日本一家报纸《国民新闻》,就很尖锐地提出,如果政府屈服于中国的话,则国民将趋于“反动”,乃至大大的“反动” 。所谓“日本人民被裹胁”的说法,是不对的,实际上日本打中国是民心所向 。当然,这也跟当时日本的经济不景气等等外部因素有关 。
日本驻国外的所有外交官,都精通当地语言,也许口语不行,但写作能力大多好到可在报刊发表的程度 。而大清国派驻海外的外交官们,绝大多数不认识ABC,在沟通中存在非常多的问题 。甚至在外交手段方面,中国的表现方式也相当老旧 。当时日本驻美公使栗野慎一郎是哈佛毕业生,精通英文 。美国的国务卿叫葛礼山,这个人其实对中国还不错 。中日当时都对美国进行公关,中国公使杨儒选择接近葛礼山的老婆孩子,估计是送点茶叶、丝绸等等 。但栗野慎一郎不同,他天天去葛礼山办公室拜访,跟人家谈国际大事,谈日本对美国有多么重要 。日本从“公谊”下工夫,咱们从“私情”入手 。
日本前外相青木周藏,当时被“下放”到英国和德国担任公使,承担一个艰巨而重要的任务,就是在欧洲把舆论控制住 。青木周藏是著名的外交家,极富经验和全局眼光 。在当时很多西方媒体向中日两国提交随军采访申请时,两国政府和军方都不批准 。但在栗野、青木两位公使的推动下,日本军方最后同意西方媒体随军,随军采访人员达114名之多,还有11名现场素描采访人员、4名摄影采访人员 。日本在战争中,也做了很多新闻策划,比如让西方媒体看日军怎么优待俘虏,如何照顾战地的百姓等,通过欧美采访人员传播到全世界 。但中国不仅不允许随军采访,还有两个西方采访人员因为错走到中方阵线,而被砍了头,搞出很多风波 。甲午战争中的第三方报道,其实对中国极为不利 。

【甲午战争中国失败:西方舆论却为何反而同情日本】 当时中国自己的媒体表现也很差,大量伪造新闻 。这不是政府命令的,而是自发的,因为大家都仅把媒体当成政治工具来用,而不是一个独立的给公众提供信息的渠道 。比如当时中国的不少报刊上说“牙山大胜”,中国军队在朝鲜牙山取得重大胜利,其实是假新闻 。路透社没核实,直接转发,结果沦为行内的丑闻,公众信用也受到极大挫伤 。假新闻多了,对中国的形象也造成伤害,后来当“旅顺大屠杀”报道出来时,很多外国人首先是不相信的,因为之前的假东西太多 。李鸿章甲午战后访问欧美接受《纽约时报》采访,就说中国办有报纸,但遗憾的是,中国的编辑们在讲真话时十分吝啬,只讲部分真事 。
在这个过程中,很多日本外交官自己还写东西,像美国公使栗野慎一郎,专门组织在美日本外交人员和学者积极写稿,解释日本为什么这么干、日本代表了文明进步、中国威胁论等等,试图影响美国舆论,效果很明显 。但我几乎看遍了甲午战争期间所有的《纽约时报》、《泰晤士报》等大报,没看到一篇中国官方或者个人主动提供给美国公众阅读的资料 。
“高升号”、“旅顺大屠杀”事件中日本的成功危机公关
甲午战争期间出现了两次大的公关事件,一是“高升号事件”,一是“旅顺大屠杀”,日本都成功进行了危机公关,扭转了局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