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政四余算命经典 七政四余与西方占星( 二 )


总计为十二个星群 。在地球运转到每个等份(星群)时所出生的婴儿,长大后总有若干相似的特征,包括行为特质等 。将这些联想(丰富的想像和创造力)串联起来,便使这些星群人性的具像化了;又加入神话的色彩,成为文化(主要指希腊和罗马神话)的重要部份 。这套命理演进、流传至今至少五千年的历史,它们以这十二个星座为代表 。但这些星座并非是某一个”星星”的意思,只能视为“名称相同的一种代表标记而已” 。
什么是“七政四余”?

七政四余算命经典 七政四余与西方占星

文章插图
七政四余,是中国古代的一个占星学系统 。起于明朝 。是一部综民间杂术的占星系统 。七政是指日(太阳)、月(太阴)与金(太白)、木(岁星)、水(辰星)、火(荧惑)、土(填星、镇星)等星曜;四余是指紫炁、月孛、罗睺、计都等四虚星 。源于古代中国人民对星辰的自然崇拜,七政四余断命,是以人的出生之年月日,观察七政四余等星曜,所居十二宫的庙旺,所躔二十八宿的度数,以测知人日生之吉凶 。民间也叫果老星宗 。是因明一代有本果老星宗而闻名 。是以有很多种叫法 。如五星术,星术,星命术等名称 。
七政四余的历史渊源
至于中国占星学何时朝向命理学发展,从大陆江晓原博士《天学外史》、《天文西学东渐集》及大陵.薄树人教授编《中国天文学史》的叙述,可判断应是在魏晋南北朝,印度占星学随着大量佛经东传后结合中国本土的阴阳五行学说慢慢地蕴酿发酵,而在隋唐开花结子,我们可以举几个证据说明中国七政四余与印度占星学的关联 。1.黄道12星座的名称出现在中国是隋《日藏经》、唐《宿曜经》传入后才见到的,虽然中国也有类似12次的称呼,但两者名称及意义完全不同,应知道黄道12星座是重要因素之一 。2.上述之《宿曜经》记载黄道12宫,各宫有一主管行星,即:子?土?宝瓶宫 丑?土?磨竭宫 寅?木?人马宫 卯?火?蝎虫宫辰?金?秤量宫 巳?水?双女宫 午?日?师子宫 未?月?螃蟹宫申?水?夫妇宫 酉?金?金牛宫 戍?火?白羊宫 亥?木?双鱼宫这项内容是中国七政四余命理学相当重要的项目,因命宫主星及其它宫主星是论断的要素 。黄道12宫主星也同样在佛经东传之前,未在中国本土发现过 。3.中国七政四余命理学命宫的订法为印度占星学命宫定法的最简单型式,前者不考虑出生地点,仅以太阳所在黄道12宫起生时顺数至卯所在之黄道12宫即是命宫 。由于印度占星学采整个星座宫位制,在一般情形,若系日出卯时,所得命宫结果不致差异太大 。4.命宫定出后,即按逆时针方式列出后天12宫,这个步骤中、印皆同,除了第12宫中国定名为相貌宫,而印度定名不幸宫,名称和意义略有差异外,其它11宫完全相同,同样地在印度占星学未东传前,也未在中国本土发现 。5.中国采用罗喉及计都完全是印度占星学的同名称同性质之隐曜 。6.中国七政四余命理学的重要赋文《西天聿斯经》几乎95%是印度占星学内容及论断方法,其中5%掺杂中国的28宿和神熬 。7.中国七政四余命理学各派强调的身宫概念,完全移植自印度占星学以月亮所在位置称为月亮身宫盘“”的概念,尽管琴堂派以逢酉安身论身宫,然果老派或耶律派的身宫取法和“”一模一样 。8.东海大学哲学系邝芷人教授在《阴阳五行及其体系》第10章阴阳五行与中国禄命法,提出果老可能是Horo的音译,Horo是天宫图的简称,亦即果老星宗或七政四余命理学源于印度或西方系统甚明 。
占星术是什么,占星术介绍
在西方占星术士认为,天体,尤其是行星和星座,都以某种因果性或非偶然性的方式预示人间万物的变化 。占星学是用天体的相对位置和相对运动作为判断基础,它试图利用人的出生地、出生时间和天体的位置来解释人的占星学 。占星术是什么:占星是根据天象来占卜人间事务的一种方术 。在原始社会文化发展的早期阶段,那时候生产力和知识的水平都很低,对于自然规律我们不能驾驭与把握,所以很多人都喜欢把生活中的吉、凶、祸、福与某些自然现象联系起来 。早期的占星术多是利用星象观察来占卜较为重大的事件,如战争的胜负,国家或民族的兴亡,以及国王或大臣的命运等,后来逐渐扩展到个人命运以及日常生活中的琐事 。东方占星术:不是只有西方有占星术,我们中国也有,中国古代因天人感应思想的影响,一直对天文占星相当重视,所以古时候的官职还有“钦天监”这样一个职位,他们就是通过观察星象来断定凶吉 。因此中国占星学在古时即已存在,当时称为“果老星宗”、“七政四余”与七政四余并驾齐驱的是子平术,也就是现在大家所称的“四柱八字” 。西方占星术:西方的占卜术其实就跟我们的算命占卜是一个道理,占星术的理论基础其实相当简单 。一个人的性格与命运可以根据他出生时太阳、月亮和几大行星在星座中的位置来判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