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养了一只青蟹,怎么养呢?( 六 )


(2)发病原因①秋季水温在22℃~25℃时为水体中孤菌等病原菌最适繁殖的条件,而水温下降又会降低青蟹的活力及抗病力,病原菌感染为该病发生的根本原因 。②发病还与青蟹特殊生理生态结构有关,秋季25℃~28℃水温时正值青蟹集中生殖蜕壳期,一般蜕壳硬化时间较长(2天~3天),极易感染病菌 。此时,若环境突变、水质、涂质不良也易使雌雄体交配受阻而造成大量死亡 。
(3)防治方法①保持良好水质是防病的最基本的措施,养殖过程中应严防外染源污染及外病菌源感染 。②在发病前半个月用25ppm生石灰或2ppm漂白粉每隔7天交替消毒,以改善水质,杀灭水体中的病原菌,同时能**部分青蟹提前蜕壳,促使蟹与蟹之间的蜕壳期叉开 。③对发病的池塘用0.33ppm二氯海因或0.8ppm溴氯海因进行全池水体消毒,连用2天~3天,同时结合内服强力霉素,连用5天~7天,其效果较好 。
3.青蟹的黄斑病
青蟹黄斑病一般多发于Ⅷ期以后的幼蟹或成体阶段,是目前养殖过程中较常见的一种病害,发病病程长,死亡率高,仅次于蜕壳不遂病 。
(1)发病症状此病得病初期在青蟹的螯足基部和背甲上出现黄色斑点,而后在腹甲上出现铁锈色斑点,或在螯足基部分泌出一种黄粘液 。螯足的活动机能减退,失去活动规律和摄食能力,腹甲上斑点中心部稍凹下,呈微红褐色 。到晚期,溃疡斑点扩大,互相连接成为形状不规则的大斑,中心处有较深的溃疡,边缘变黑色 。剖开甲壳检查,在其鳃部可见像辣椒籽般大小的浅褐色异物 。
(2)发病原因引起此病的病原细菌种类较多,分布也很广 。发生此病的直接原因是青蟹在收捕、运输、养殖过程中甲壳上表皮受伤,分解几丁质的细菌侵入所致 。其发病频率及感染率是随着水温升高而增加,一般的发病时间大多在水温偏高、雨水较多的季节 。
(3)防治方法①投喂新鲜饵料,多投活性饵,如贝壳类的兰蛤等,可减少该病的发生 。②在蟹苗的捕捞、运输、养殖生产过程中管理操作要细心,防止蟹体受伤害 。放养的密度不要太高 。③保持水质清新,放养前苗种要用福尔马林溶液浸洗2分钟~3分钟,以杀灭甲壳体表上的寄生虫和病原菌 。④尽量保持养殖池水盐度稳定,定期使用25ppm生石灰或2ppm漂白粉进行灭菌消毒,并做到每月全池泼洒茶枯浸出液,**青蟹蜕壳,减少疾病发生 。⑤对已发病的池塘,可用0.5ppm二溴海因进行水体消毒,连用3天 。同时配合内服复方环丙沙星,用量为每天每100公斤施用5克,连用一星期,可预防和减轻疾病的发生 。
4.青蟹的黄水病
青蟹黄水病一般多发于翌年的7月~8月与9月~10月份,对青蟹养殖生产危害匪浅 。
(1)发病症状因在临死前肌肉液化成"黄水"而得名,每年春夏之交的发病率要比秋季高,严重时死亡率达70%以上,直接影响到青蟹的健康生长 。
(2)发病原因该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高温季节水质、底质差,细菌大量繁殖引起 。7月~10月昼夜温差大,加剧了该病的发生 。每当春夏季虾类养殖发病旺季,虾蟹混养池(塘)所养的青蟹,虽然能对低剂量的白斑病毒有抵抗力,但出现病虾大量死亡沉积于池底时,一旦池内鲜活饵料短缺,对原来已感染过"黄水"病菌但还未发病的青蟹,觅食了这些死虾后,会在大剂量的白斑病毒感染助动下,很快发病,并开始大批量集中死亡 。
(3)防治办法发病前半个月用生石灰25ppm或二溴海因0.3ppm进行全池泼洒预防,同时结合内服复方环丙沙星,用量为每天每100公斤蟹体施用3克,连用3天,可预防该病的发生 。对已发病的池塘应连续消毒3天,内服复方环丙沙星,每天每100公斤蟹体施用5克,连服5天~7天有较好治疗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