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宫妃排位,后宫妃嫔的等级排位是什麽( 二 )


官员的等级分公、侯、伯、子、男五级 , 每级分三等 , 汉人除非军功 , 很难得到伯爵以上爵位 。康熙朝时的周培公和施琅 , 一个平定三藩 , 一个收复台湾 , 最多也只封到侯爵 。只有雍正朝时的年羹尧平定西北 , 才被封为一等公 , 但是当时朝廷内忧外患 , 他的爵位有一定的历史背景 , 就不多说了 。清朝的封赏以军功最厚 , 尚且如此 , 汉人文官更是很难有出头之人 。
清朝的皇族爵位大家比较熟知的有亲王、郡王、贝勒、贝子 , 这些一般是近支皇族的头衔 , 比较远的皇族或者母亲地位比较低下的皇族还有其它封号 , 比方说镇国将军 , 柱国将军等 , 统称为“八分辅国公” 。很少有非皇族封王 , 我记忆里只有福康安因为众所周知的缘故封为贝勒 , 死后追封郡王 , 他的儿子世袭贝勒 , 但后来嘉庆上台后随便安了个罪名剥夺了他的封号 。
最后提一句 , 清朝的贵族娶妻(福晋)或纳比较有地位的妾(侧福晋) , 都会由宗人府审核并登记造册 , 发给玉碟 , 身份比较低的女子很难有这种机会.皇后一人
妃二人
夫人三人
嫔四人
妃、夫人、嫔这三位号在平安时代中期变的名存实亡 , 而原本为嫔之代称的女御一词 , 成为一个独立的位号且仅次于中宫和皇后;原为低阶女官的更衣则升等 , 取代了消失的位号空缺 , 且和女御同样的并无限制人数 。
在一条天皇时期 , 由于权臣之间相争的结果 , 将原本代称皇后的中宫 一词 , 强改为地位等同于皇后之号 , 开了一帝二后的先例 , 详细解释请参考中宫 。因此后宫位阶改为;
皇后一人
中宫一人
女御不限人数
更衣不限人数
由于日本后宫中没有宦官服侍 , 是以大量的女官和宫女来替代 , 其中后宫十二司中的内侍司(又称尚侍所)之女官职位有;
尚侍二人 , 为内侍司之最高长官
典侍四人 , 为内侍司之次官
掌侍正官四人、权官二人 , 共六人 , 为内侍司之三次官
命妇数人
女嬬 , 为内侍司最低阶的女官 , 定员百人
其他还有大量的无职名的女官及宫女 。尚侍、典侍因经常服侍于天皇身边 , 故常有侍妾化的情形出现 , 之后便收编为天皇嫔妃的位号 。
后妃出身限制
不论位号是否经过增减 , 对于后妃的出身依然都有著规定;
皇后需出自皇族 , 但在平安时代的桓武天皇时 , 由于他首开先例的册立非皇族出身的——藤原乙牟漏为皇后 , 打破此规定 , 也成为后世所依循的成例 。
妃;需为四品以上的内亲王 。
夫人;需为三位以上太政官之女 。
嫔;需为五位以上贵族之女 。
尚侍;多由摄关家之女或重臣之妻选出 。
典侍;需为正三品以上太政官之女 。
由于天皇后宫并未详细规定如何选定后妃及女官 , 只对出身有所限制 , 因此后妃的入宫(日本称为入内或参内) , 都是经由各家大臣于天皇面前毛遂自荐 , 才有可能入宫(官位越高 , 女儿入宫的机会越大) , 但也有权臣逼使天皇立后封妃的例子出现 。
后妃在入宫之后 , 由于当时女性地位之低下 , 和当时贵族人家之女、都将自己的名字视为私密之故 , 因此在宫中除对亲信之外 , 甚少对外人透露真名 , 而在当时为了称呼众后妃 , 便冠之以其所居的宫室名 , 例如居住在弘徽殿的女御 , 便称为弘徽殿女御 , 或是冠之以该后妃的籍贯或出生地 , 例如高仓女御 , 也有少数曾任斋王的皇女入宫成为后妃 , 此时将之称为斋院○○或斋宫○○(○○为该皇女的位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