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悲剧的英雄:项羽为什么会丢掉他的帝国?( 四 )


然而,项羽的仁慈却没有用对地方,连司马迁也忍不住在上面“涕泣分食饮”那句后面加上,“至使人有功,当封爵者,印刓弊,忍不能予,此所谓妇人之仁也”,小家子气已至于此!
刘邦的本性未必佳,但至少他意识到如果要向帝王之路迈进的话,要就控制自己的欲望,宽厚待人,与同伙一起分享胜利果实 。
刘邦在楚汉争霸的后期,早已摆脱了自身的小农身份、游侠情结的限制,具有的长远的眼光和宽厚的胸怀;但我认为,刘邦登基后,仍然有几件事体现出了他骨子里对游侠之义的敬重 。比如说,任侠季布,在当项羽的部将时,数窘刘邦,刘邦当了皇帝后重金要抓他,后来以其守信,赦免了他 。栾布收彭越的头颅哭之,本该处死,刘邦敬重,赦免了他并拜为都尉 。田叔陪疑为谋反的赵王张敖入京受审,刘邦亦感动,拜官 。
反之,当初项羽的下属丁公,放了刘邦一马;等项羽灭了又向刘邦求封 。刘邦冷笑,斩了丁公,称“丁公为项王臣不忠,使项王失天下者也 。”刘邦杀丁公的理由是“不忠”,实际上非也 。鸿门宴项伯救他的时候也是在项羽的阵营中呢,怎么项羽死后刘邦却封项伯为列侯?就是因为游侠的道德里,要求是“不矜其能,羞伐其功”,而丁公主动讨封,不是游侠,而是一小混混;而项伯,准备带张良一起逃亡,被张良感动后再去救刘邦,有游侠之烈风 。
这里面,的确是有些微妙的平衡 。
如果细想,就会发现,这不是平衡,而是刘邦对年少时的游侠理想的回光返照,对他手握处分权的一种任性 。一些本来他可以杀的仇人,他不杀;一些本来他应该奖励的恩人,他杀了 。在不影响大局的前提下,刘邦在行使一个皇帝快意恩仇的权利 。
如果还没明白,我们再看雍齿这个例子吧 。秦二年十月的时候,刘邦终于攻占了秦地丰,命令雍齿守丰,他自己引兵到薛 。魏人周市派人对雍齿说,魏现在下了数十座城,你投降了我,你还可以当侯,守着丰,不投降,我就把丰屠城 。雍齿本来跟刘邦关系也不好,周市一说,雍齿就同意了,为魏人守丰 。沛公回过头来攻丰,反而不能下 。雍齿的反叛,把刘邦气得牙痒痒的 。
登基之后,群将日夜争功 。张良劝说刘邦,大家既怕有功你却不封,更怕你记恨以前的过失,秋后算账,以防万一,准备造反呢 。你要封一个你平生最恨的人,而且是大家都知道你很讨厌的人,大家就放心了 。刘邦一下子就想起了雍齿,令人赶紧定功行封,封雍齿为什方侯 。果然,群臣大喜,都知道刘邦不会因以前的怨恨杀他们了 。
这个故事能说明的东西很多 。如果和丁公的例子一比较,我们就会发现,刘邦行事并没有一个恒定的标准 。有时,刘邦会恩将仇报,如对待丁公;有时,刘邦会以德报怨,如对待雍齿 。总而言之,就是没有原则,游侠标准只是刘邦的无数个标准之一 。这就是我认为君主最大的特权:“任意阐释权” 。如论背叛,雍齿的情节比丁公严重多了吧?但君主就是有本事让臣子们拿不准自己到底是该封侯还是该被斩首 。刘邦时而阴狠,时而仁慈,随便怎么做,都能找到理由 。这就叫做“天威不可测” 。
年老的刘邦,在人情世故的处分上,比起血气方刚的项羽,是更有谋略的 。尽管他本人不一定会想得那么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