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艾粄(角):“过冬食粉果”,粉果即艾角,这是惠州特有的过冬习俗,民间俗话称为“角仔” 。制作艾角的主要原料是艾和糯米粉 。制作“艾”是最为重要的一环:先取本地野生艾草,用开水煮后用竹筲箕背擦磨成绒状,制成食用艾 。之后混合米粉做成粉皮,以咸、甜各料做馅包成角状 。惠州过冬食用的艾角多采用咸料,传统用料多为萝卜丝、猪油渣、虾头、五香粉等,蒸熟即可食用 。
4.萝卜粄:是流行于惠阳地区的一种客家小吃,是冬至的必吃的应节小吃 。以萝卜丝作为主馅,辅以虾米、肉末等材料,以糯米包裹,通过水煮或油煎等形式煮熟,使得鲜甜的萝卜与其他馅料相互渗透,口感甚佳 。
5.龙门炒米饼:于400多年前的明代,惠州龙门人就有除夕前打米饼的习俗 。每到年底,家家户户开始打米饼 。米饼,一方面是手信,另一方面也是干粮 。上山下田的乡民,带上几个米饼,兑着冷水就可充饥保暖 。春节期间,当地人就带着炒米饼走亲访友 。它承载着龙门人对“礼”的重视 。
6.糍粑:惠州人又叫糍粄、捏糍、逆糍,是惠州乡下人与城里人都喜欢吃的一种茶果 。用糯米包裹着花生末、白糖、芝麻的白色糍粑,一个个圆滚滚,软黏可口,韧劲十足 。
7.博罗酥糖:是博罗的一种传统美食,在上个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博罗酥糖风头强劲,曾经风靡粤港澳 。如今的博罗酥糖,以当地产的黑白芝麻为主要原料,以麦芽糖、白沙糖、面粉等做配料,用传统的加工工艺精制而成 。
8.敛糕:惠州话读作“敛校”,是传统风俗礼仪中的专用食品 。惠州风俗,喜事要蒸红敛糕,丧事蒸白敛糕;出生满月,外婆要蒸红敛祝贺;新婚回门,外家要蒸红敛糕作为回礼 。此外年节的“观音做会”,也要蒸敛糕 。敛糕一般用四分糯米,六分粘米,混合后用水调匀,加上糕种,而后制成饼状蒸熟 。红敛糕是米粉用水调匀时另加了花红粉,使敛糕呈红色 。
9.长滩粉:龙门长滩粉选用优质大米作原料,用山泉水加工而成,有些像河粉 。晒干后的长滩粉粉丝透明,有一种新米的芳香味,爽滑可口,韧度适中,易熟不易糊不易断,蒸、煮、炒皆可 。
10.大笼糍:龙门的大笼糍是年糕的一种,通常除夕前几天做,开笼一般在新年农历正月初二 。用于送礼的大笼糍,形状越标准,厚度越厚,越能代表送礼者对主人家的尊重 。在一个大锅中把加入碱沙水的糯米粉和好,装入已铺好芭蕉叶的糍笼内按平,上锅蒸两小时以上 。大笼糍出锅后用刀切分为8、10或12块 。吃时将大笼糍切片,蒸煮后蘸糖水吃 。或者切片后煎煮并加盐油等调味料吃 。
11.眉豆粄:是惠州地区清明拜祭祖先、缅怀先人的主要祭品,已有300多年历史 。它的皮选用水磨纯糯米粉,以眉豆和白糖做馅,其形状像发芽的种子,寓意万物生长、开枝散叶、平安大吉,趁热吃甜蜜缠绵,伴有蕉叶的清香,吃过口齿留香 。
12.发糕:在惠州,寿诞、出生,婚嫁诸俗中对之颇有讲究 。一般是将大发糕切成小块、或作为贺客诸亲的回礼,或分发邻里乡亲,今城中居民在近郊农民仍甚讲究 。制作发糕一般使用纯粘米,加糖、发粉或糕种,用大盛器蒸成巨大规模,蒸好的糕点如发得很大,尤令主人欣慰 。
13.红团:在仲恺潼湖镇,红团有300多年历史,从前是在每年重阳节,以及逢结婚、孩子满月等重大喜庆活动时才做的 。红团不但是祭祀供品,而且还是馈赠的礼品 。贺喜的亲戚朋友离开时,主人家都要馈赠红团一双或两双以示感谢,受礼者亦视此为吉物 。
14.碌堆:龙门的碌堆外表看起来如市民常见的油炸食品煎堆,但比煎堆大很多,和孩子们玩的小皮球一般大小 。永汉碌堆又被叫做“煎堆”,是当地客家人在春节用于祭祀或送礼的传统食品 。其来源可追溯到明清时期,按照永汉镇传统风俗,从前正月十九永汉家家户户都要做这种碌堆 。
- 微信打不出去视频电话如何办 如何解决手机微信不可以视频聊天
- 白细胞低是大病吗 需要去医院吗
- 解密:周瑜为什么喜欢和别家谋士诸葛亮过不去?
- 瑞士旅游攻略推荐 去瑞士吃啥
- 冻的多宝鱼如何去皮 冻的多宝鱼怎么去皮
- 豆浆机抖动如何解决 送去维修
- 玉米粥去火吗 玉米粥适合哪些人吃
- 黑鱼粘液怎么去除 如何去除黑鱼粘液
- 葡萄汁去皮去籽吗 葡萄汁是否去皮去籽
- 屁股最下面骨头叫啥 带你去了解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