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富县、甘泉县秦直道考古调查成果( 二 )


在直道两侧还发现墩台1处 , 建筑遗址3处 , 墓葬区3处 。
【陕西富县、甘泉县秦直道考古调查成果】墩台遗址位于墩梁东北600米 , 直道北侧100米的山峁上 , 形状不规则 , 底部东西长约15米 , 南北宽约17.5米 , 顶部方形 , 边长2米 , 残高5.5米 。夯筑 , 夯层厚度8~10厘米 。采集标本戳印纹陶片、板瓦残片、条砖等 。
墩梁段2号建筑遗址东南距高山窑子约350米 , 位于墩梁段第14勘探点东北 , 直道南侧约200米 , 为一高台建筑遗址 , 平面为不规则长方形 , 长约206米 , 宽约80米 , 地表上散见较多粗绳纹板瓦、筒瓦、及陶器残片 。
墩梁段第3号遗址位于桥镇乡安家沟洛河西岸的台地上 , 遗址平面长方形 , 南北长约280米 , 东西宽约50米 , 分布在三个台地上 。断面上发现陶片堆积 , 地表也发现大量内饰麻点纹板瓦、筒瓦残片 。
安家沟段3号遗址位于桥镇方家河村西 , 位于直道南侧 , 平面呈不规则长方形 , 长约100米 , 宽约80米 。从断面上可清楚观察到厚约30~70厘米的文化层 , 内含大量和陶板瓦、筒瓦、器物口沿及少量的瓦当残片 。墩梁段第3号遗址与安家沟段3号遗址可能与直道过河设施基址有关 。
墩梁段1号墓葬区东距新窑子约740米 , 位于直道东侧100米的山峁上 , 遗址区被生产路隔开 , 两侧的山峁上均发现墓葬 , 分布散乱 。M1采集陶罐1件 , M2采集陶仓2件、陶灶1件、陶盆1件 。
安家沟2号墓葬区位于桥镇乡方家河村龙咀沟秦直道的东西两岸山卯之上 。东山卯可分为三个地点 , 总计发现墓葬74座;在西山峁南北长475米、东西宽100~200米的范围内发现墓葬30余座 。采集器物有陶罐、陶仓、陶盆、陶甑、陶灶、陶勺等多件 。根据墓葬形制及采集器物观察 , 该墓葬群的年代当在西汉 。墓葬区直线距秦直道不过数百米 , 范围大 , 墓葬数量多 , 时代特征明确 , 为这次秦直道调查的重要发现 。
石猴子遗址及墓葬区位于志丹县永宁镇马老庄对面的山上 , 其东北为永宁镇石猴子村 , 遗址东距直道直线距离750米 。在山上发现城址 , 未采集到板瓦、筒瓦残片 , 但城址内外发现数十座秦汉时期墓葬 。
此次延安市富县、甘泉县秦直道考古调查的重点是直道路面的勘探验证以及沿线的遗迹调查 , 是在以前实际踏查的基础上进行的 。在对直道主体线路勘探验证后 , 连接每个勘探点 , 首次获得了详细的直道走向线路图 。由于直道上可以采集到能表明年代的文物少之又少 , 故而道路沿线的任何遗迹及其采集标本都是我们关注的重心 。此次调查在建筑遗址采集到大量外饰粗、细绳纹、内为布纹或大麻点纹筒瓦、板瓦残片 , 其时代为秦汉时期无疑 。安三遗址采集的羊角云纹瓦当 , 与陕西眉县房成宫出土同类瓦当相似;从5个墓葬区采集的器物来看 , 富县大麦秸1、2号墓葬区、石猴子遗址的墓葬的时代推测为战国晚期至秦 , 也应该没有问题 。甘泉墩梁段1号墓葬区、安家沟2号墓葬区时代当为西汉或有些晚至东汉 。这些与秦直道修建或者使用同时代建筑遗址与墓葬 , 距离直道不过数百米 , 尽管不是直道本身 , 但作为旁证 , 可以说明道路的时代及其使用 , 也拓展了直道研究的内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