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曹操在白门楼生擒吕布的幕后最大功臣是谁( 二 )


即郭嘉的主要谋略有四
1. 议图吕布
2. 料孙策
3. 破二袁
【解密:曹操在白门楼生擒吕布的幕后最大功臣是谁】4. 袭乌桓
让我们来逐个分析一下
吕布是曹操的心头大患,曹操欲除之已久 。然而在与之交战之后,曹操因为士兵疲乏而欲退兵,郭嘉在这时建议曹操”急攻”,斩草除根,以绝后患 。曹操听了他的意见,而破下邳,擒吕布——郭嘉的这个建议是有些风险的,曹兵既已疲倦,且粮草将尽,仍强攻吕布 。而吕布此时却安距城中,按理说正好以逸待劳,而胜曹操,但郭嘉分析的结果是吕布无谋,陈宫有谋而决策慢 。所以,若曹操速攻,必可在其二人未有对策之前破城 。此计的成功,得于郭嘉对吕陈二人的透彻了解
孙策立业江东,尽收六郡 。下一步,便有与曹操争霸的可能性,众人皆畏惧,只有郭嘉不以为意,认为孙策虽骁勇,但在江东并未真正站稳脚跟 。不但不能构成威胁,他自己反有性命之忧 。又被郭嘉言中了,孙策果真死于许贡的家客之手 。这个预测的准确性似乎夸张了一些,简直像是郭嘉在诅咒孙策 。然而从郭嘉的观点来看,孙策的死就是必然的了 。本是袁术手下一将,借兵起事,而得江东 。杀江东豪杰,怎不惹人怨恨?可能江东之人不满者有很多,可孙策为人“轻而无备” 。这当然有被刺客所杀的可能了 。这种推断力,还是来源于知人 。
曹操虽然在官渡之战中击败袁绍,然而袁绍虽死,余党尚在 。此时,曹操若是举兵讨之,会花费相当的兵力 。郭嘉一眼就看出袁绍废长立幼,必然带来袁氏兄弟间的反目 。若此时曹操挥兵转讨刘表,二袁将自相残杀 。曹操坐收渔利即可 。亦如其所料 。也许正是有这种“隔岸观火”的观点,使小说《三国演义》上为郭嘉编写了个遗计定辽东的故事
平乌桓似乎是最为弄险的一次,“虚国远征”的危险想必谁都知道,万一刘表来袭,不仅乌桓不能定,而切许都也难保 。郭嘉在分析之后,作出了这样一个大胆的推测:刘表决不敢来犯 。这个推测是风险极大的 。但郭嘉对他的推测很自信,曹操也相信他 。奇袭乌桓,是袁氏二子无处可逃 。
看完这些,你也许对郭嘉的才能有几许认可了吧,但立即会有人用其“不治行简”来反驳 。说其为人太过狂放 。首先,我一直不太明白什么叫“不治行简” 。陈群又为何揪此不放,多此的指责郭嘉 。作为谋士,郭嘉很出色,又没有什么道德问题,何必没完没了的纠缠呢?我并不是说是个人才就应该“恃才放旷”,做个像荀彧般的守礼之士当然更好 。但不奉守儒家之礼,也不至于要“熟廷诉嘉”吧?有人说郭嘉太不象话,依仗曹操对他的喜爱就别人越说越来劲,我倒是想说说陈群,既知说也无用,何必总不忘一提呢?(难道是因为每诉之,曹操悦其持正吗?)
郭嘉的“十胜十败”也颇引人非议,虽说太铺华 。但也确实是事实,袁绍为人,用人而疑,不会决策,不纳忠言,其手下,朋党祸重 。谋臣之间互不能容,所以他的失败是必然的 。而且“十胜十败”无非是论战之时的一段,袁曹两家的分析 。不管他怎么说,只要说中要害即可 。有不少人以次大做文章,说郭嘉善于奉承讨好,甚至由此涉及到他的人品问题,那也是没有道理的 。
纵观其一生,知人至深,善谋善断,虽不知能否才过孔明(历史不给我们这样一个机会),但绝对算是三国谋臣策士中的佼佼者 。曹操的评论“平定天下,谋功为高”,他是可以说是当之无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