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情商低,身死怪不得他人?了解宋朝基本国策先( 二 )


▎1140年,完颜兀术毁盟攻宋,岳飞挥师北伐,先后收复郑州、洛阳等地,又于郾城、颍昌大败金军,进军朱仙镇 。宋高宗、秦桧却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字牌”下令退兵,岳飞在孤立无援之下被迫班师 。在宋金议和过程中,岳飞遭受秦桧、张俊等人的诬陷,被捕入狱 。图片来源于网络
赵普这样回答:国家纷乱的原因很简单,就是地方割据势力太重,导致君弱臣强罢了 。
于是赵匡胤先是杯酒释兵权,其后便是推行重文抑武的基本国策 。
一方面宋代大力推崇“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极力提高文人地位 。赵匡胤曾发誓要求后世子孙永不杀大臣,但这个“大臣”仅仅是指文臣,并不包括武将 。终宋一代,的确是中国对文人最为宽容、对文臣最为重用的朝代 。
另一方面,赵宋又拼命压制武将对军队的影响力 。不仅常用文人掌握最高军权,而且还使用宦官来监军 。更有甚者,战争前便规划好具体的作战部署,细到行军路线图 。
这样一来,文官势力是步步高升,武将的权力却日益萎缩,最终形成了一种畸形的价值观:“状元登第,虽将兵数十万,恢复幽燕,驱强虏于穷漠,凯歌劳远,献捷太庙,其荣不可及也 。”
简单来说,宋代国家的顶层设计便是,枪必须牢牢掌握在皇家手中,纵使这枪弱一些,老一些也无所谓,但关键是绝对的服从 。
如何保证军队绝对的服从呢?最好是任何潜在的风险都不能存在,都必须消除 。狄青之死便是这种精神的一个有力注脚 。
狄青之死
狄青是北宋最著名的武将,他在与西夏的交战及平定叛乱的战争中,都立下赫赫功劳 。当他还是一个不足道的武将时,文官们并不在意 。但一旦他因为战功入朝当了枢密使—武将最高官时,便立刻迎来文官体系的痛击 。
先是有彗星划过,于是众人便借着这由头,纷纷指责狄青嚣张跋扈,实为朝廷大患,应当立刻下方到外地为官 。狄青得知后,立刻奔赴皇宫,向宋仁宗表忠心 。宋仁宗予以认可 。本文为趣历史原创,未经趣历史官方允许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 。
然而,当时的宰相文彦博却阴嗖嗖地说道:当年太祖不也是北周的忠臣吗?
宋仁宗听此,默认无语良久 。在此之前,狄青也曾经找文彦博理论:我并没有做出任何有害国家之事,为何却遭到你们如此的攻击呢?
文彦博两眼直视狄青,说了六个字:无他,朝廷疑尔 。
是的,狄青有没有嚣张跋扈或者不臣之心,这不重要 。重要的是你做到了这个位置,你有这个能力 。而这,就足够让朝廷对你有疑心了 。有了疑心,搞你不是自然而然的吗?
这种神逻辑,你不服不行 。然而,它又是宋代重文抑武国策的必然结果 。而与文彦博的六字诀相比,秦桧的“莫须有”三个字都不免黯然失色 。
这件事的结果是,狄青被免除枢密使职务,下方为陈州知州 。然而,文彦博还不放心,每个月都两次派人刺探狄青情况 。就这样,不到半年,狄青便在惊惧不安之中死去 。当我们明白了狄青的死因,明白了宋代武将境遇的大环境后,再看岳飞之死,便有了不同的感受 。
▎1142年1月,岳飞以“莫须有”的“谋反”罪名,岳飞与长子岳云和部将张宪同被杀害 。图片来源于网络
攘外还是安内?
在南宋初期,国家时刻有亡国之祸,此时外患大于内忧 。即便想要执行祖宗之法来重文抑武,也不现实 。
然而,随着韩世忠、张俊、岳飞等军队的崛起,南宋对金的进攻已经有了相当的抵抗力,金国的扩张也已经后继无力 。金南侵的步伐虽然显著的慢了下来,但无疑仍是个巨大的外部威胁,更何况还有国土沦陷、皇室被俘,都是朝廷的巨大耻辱 。外患依旧存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