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年前谁让夏启破坏了帝位禅让?夏启继位始末( 二 )


非常明显 , 禅让制确有弊端 。一是在上古时期各种监督机制不完善和管理透明度不高的情况下 , 禅让也只是一种外在形式而已 , 所谓人才的贤能是口口相传的 , 是可以人为神话的;二是禅让制的实施往往还要披上一层假惺惺的礼让外衣——被选举的首领要躲在山间森林或者隐蔽之处 , 推让再三 , 然后由族人或者部下拥戴他出来——这种假惺惺的礼让是本文叙述的细节关键 。
虞舜百岁时到南方巡游 , 突然患病 , 死在了苍梧山(今湖南宁远县南) 。接任的姒禹听到此讯 , 亲自率领众臣以隆重的礼仪为舜建造了陵墓 , 并在苍梧山修庙祭祖 , 这就是至今犹存的零陵和舜庙 (今湖南宁远) 。
守孝期满之后 , 姒禹让出了帝位给虞舜的儿子 , 自己躲避起来 。但是 , 百姓对姒禹十分拥护 , 因为姒禹治水对百姓的贡献太大 , 因此 , 姒禹最终继承了帝王之位 。
姒禹晚年 , 想效仿尧、舜 , 找一个贤能的人来接替自己 , 曾征询各部落首领的意见 , 挑选在帝舜时就掌管刑法的皋陶作他的继承人 , 让皋陶管理政事 。可惜 , 皋陶品德虽好 , 年龄太大 , 没等接任 , 皋陶就先禹王而死去 。姒禹又立伯益为接班人 , 却把军政大权交给了儿子夏启 , 而且外出的时候 , 常常带着儿子夏启 。结果 , 夏启在百姓当中的形象远胜过伯益 。这个细节是姒禹无意间为禅让制的覆灭埋下的祸根 。
公元前2061年秋 , 帝禹出巡时在会稽死了 , 虽然 , 帝禹临终前有意把天下“禅让”给伯益;但是 , 伯益辅佐帝禹执政的时间太短 , 百姓尚未蒙受他的德泽 , 所以各氏族首领都不去朝拜伯益而去朝拜夏启 , 并且说:“吾君之子也(启是我君帝禹的儿子啊)”(《孟子》) 。
伯益并非无德无才 , 而是兢兢业业为国家出力 。伯益曾经是大禹治水的一名主要助手 , 发明过一种凿井的新方法 。伯益擅长畜牧和狩猎 , 曾教会人们用火烧的办法来驱赶林中的野兽 。
伯益
然而 , 伯益的想法过于天真 。伯益以为天下从此就是自己的了 , 便在帝都阳城(今河南登封市告城镇)即位称王 , 坐上了天子之位 。但是 , 伯益也看到了百姓对夏启的拥戴 , 看到了自己所处位置的不稳定 。帝禹三年丧服完毕以后 , 伯益就将天下让给帝禹的儿子夏启 , 自己避居到箕山的南面去了 。
当年 , 唐尧禅让帝位给虞舜 , 虞舜躲避起来 , 客套了一番 , 礼让给了唐尧的儿子丹朱 , 最后 , 还是虞舜做了帝王;虞舜禅让帝位给姒禹 , 姒禹也躲避起来 , 客套一番 , 礼让给了虞舜的儿子商均 , 最后 , 还是姒禹坐了帝位;现在 , 姒禹禅让帝位给了伯益 , 伯益当然也要学着先辈的样子 , 躲避起来客套一番了 。急什么 , 帝位早晚是自己的 。
这是中国帝王禅让史上的一个关键细节 , 也是中国上古历史的一个关键细节——伯益假惺惺地“避居箕山之阳” , 期望夏启假惺惺地号召百姓呼唤伯益出山 , 可是 , 伯益的愿望没有实现 。夏启没有对他客套 , 百姓也没有拥戴他出山 , 伯益的愿望成为了泡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