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临终为何说陈平这个人不能重用:陈平的故事( 二 )


策略之二是精于脱险 。他有办法预知危险的存在,也有能力化解危机,并借此获取利益 。陈平从参军入伍开始,先后置身魏王咎、项王羽以及汉王刘邦门下,后来,又历经高帝、盈帝、吕后和文帝等四个时期 。他洞明世事,机敏处事,多次身临险境,次次化险为夷,且屡屡得到升迁 。最初,他投靠魏王,献过计谋,人家没看上,后又遭到小人陷害,他立马流之大吉 。投靠项羽后,他奉命平定了一起叛乱,但随后叛乱者的地盘却被他人占据,项羽对此大为恼火,决定杀掉陈平等人 。陈平嗅出了危险味道,赶在项羽动手之前成功逃离 。其实,凭他的智慧,即便不开小差,也能平安无事 。但陈平看出这两个地方生态环境太差,两个老板骨子里很庸常,不可能有大的作为 。他就像个精明的打工者,精心地为自己筛选老板,走了一圈之后选中了刘邦 。在这里,他受到了重视,也有过历险过程 。投奔的当天,刘邦和陈平谈了话,很高兴,任命陈平为都尉、参乘,负责临护部队 。
命令一宣布,军中一片喧哗,大家喊着叫着说:这家伙只是个降卒,还不知道有多大本事,怎能让他监督军队呢!后来,几位大将干脆找到刘邦,说陈平品行不好,贪财好色,在家和嫂子不明不白,在魏王和项王那里都没干好,是个反复无常的乱臣 。照大伙的意思,定要赶走这个降卒,形势对陈平相当不利 。陈平对刘邦解释说,自己是光着身子来的,没钱就活不下去,所以就贪了点儿财,他还说,我是来帮你打天下的,我的计谋好的话,你就用,如果不好,钱还给你,我回家种地去 。这样一说,刘邦疑虑全消,不再理会流言异议,让陈平当了护军中尉 。刘邦讨厌儒生,不喜欢读书人,陈平就不谈文化,不说百家之言 。刘邦老打败仗,每在焦躁时,陈平就献上一计,刘邦很是受用 。刘邦死后,吕后执政,这个女人心黑手狠,野心很大,想独霸权力,又担心大臣们不买帐 。陈平当然看出了端倪,也明白内中的风险 。他决定避开矛盾,妥协退让 。于是,他不理政事,天天喝酒作乐,有人向吕后告了陈平一状,吕后很高兴,暗暗地夸陈平懂事 。为了安全,陈平有时会放弃原则,会装聋作傻,有时甚至公开承认自己品行不端 。总之,靠着各种手段,他活得安然,获益多多 。
策略之三是处事有度 。他不说过头话,不办没谱儿的事,善于为自己留条后路 。陈平为官做人处事,最大特点就是火候把握得好,什么事该干,干到什么程度,他非常清楚,遇到棘手问题,他能推就推,推不掉就上交老板,交不出去就留那么一手,总之,他是个太极高手、腾挪躲闪的大家 。公元前201年,刘邦接到告状信,说韩信要造反,手下人都嚷嚷起兵打韩信 。陈平知道韩信功劳太大,刘邦不会杀他,起兵肯定荒唐,一点儿都不靠谱儿 。为此,陈平建议刘邦游云梦泽,在那里会诸侯、抓韩信 。这显然是个好主意,刘邦利用这个方法不费吹灰之力就抓住了韩信,正如陈平所料,刘邦没为难韩信,又让他当了淮阴侯 。还有一次,有人告樊哙图谋不轨,当时樊哙领兵在外,刘邦命陈平前去抓人就地正法 。陈平明白,樊哙是皇帝故人皇后妹夫,杀了肯定惹祸,所以留了一手,只抓不杀,把人交给刘邦,意思很明白,杀与不杀你皇上看着办 。结果是,人还没送到京师,刘邦就死了,吕后马上放了樊哙,官复原职 。吕后执政后,想封自己的兄弟子侄儿为王,她知道刘邦曾和大臣们盟过誓:非刘氏不王,非有功不侯 。事情有难度,但必须办,她决定先听听各方面的意见,个别做些工作 。
汉代设置左右两位丞相,以右为大 。吕后先找右丞相王陵,王认为这是扯蛋,绝对不行 。吕后又找左丞相陈平,陈却完全赞同,还提供了立诸吕为王的理由 。吕后十分高兴,立马调整人事,把王陵调任虚职,让陈平当了右丞相 。吕后死后文帝执政,陈平和文帝不熟,心里没底,为安全起见,就提议让周勃当右丞相,自已降一级,当左相 。他知道周勃没文化,当不好一把手 。后来,文帝问起天下案件审理和钱粮收入情况,周勃吭吭哧哧不能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