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二 )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文章插图

其一 , 隋唐之时的中国是门阀世家政治 , 而宋代则是在平民政治之上的君主专制 。宋朝之前的皇帝 , 本身便是世家大族的一员 , 其能否独裁专制其实受自身的能力影响甚大 , 一般的皇帝并不能随心所欲 , 相权是皇权的重要制约 。
而从宋朝开始 , 世家大族消失 , 皇帝又通过撤掉宰相的椅子 , 终结了坐而论道的传统 , 朝臣与皇帝的距离遂越来越远 , 而这一点为明朝废除宰相奠定了基础 。
其二 , 隋唐之时的中国世家大族依然是高官的主要来源 , 而从宋朝开始真正开始了科举取士科举虽然兴起于隋唐 , 但并未真正主导有唐一代的政治 , 据统计 , 唐朝每年通过科举录取的官员不过五十多人 , 朝廷基本上还是被世家大族所掌控 。
而随着世家大族在唐末被黄巢屠戮殆尽 , 宋朝并未重建世家大族 , 而是真正开始了以科举取士代替了世家大族 , 文官政治开始形成 。
此外 , 还有很多 , 比如农民从世家大族的奴仆变成了国家的佃农;党争从世家内部的权力之争变成了士人学子之间的政见之争;宋朝的商品经济飞速发展 , 出现了纸币;文学从骈文演变为散文 , 豪迈的唐诗也变成了婉约的宋词 。
不过 , 如果从帝国对外的角度来看 , 两宋与汉唐最大的区别便是从“普天之下 , 莫非王土”变成了“画地为牢” 。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文章插图

宋初 , 赵匡胤虽然也认为“卧榻之侧 , 岂容他人鼾睡?” , 但其在统一中原地区的过程中玉斧一挥 , 便把大渡河之外变成了“化外之地” , 也就是放弃了西南夷 。
宋朝与汉唐不同 , 它开始于辽、西夏、大理划定边界 , 开始产生了民族本位文化的理学 , 其文化内涵不再是开拓进取 , 而是转为内在的单纯和收敛 。
宋朝与汉唐不同 , 虽然其对外交通也很发达 , 但其排斥外来文化的成见也是显而易见的 , 中国本位文化和华夷之辨超过了“普天之下 , 莫非王土”的曾经的“普世”观念 。
公元1005年 , 辽宋签订了《澶渊之盟》 , 盟约规定两国以以白沟河为界;公元1044年 , 宋夏签订了庆历和议 , 规定西夏在战争中占领的宋朝领土从中间划界 。这些盟誓也好 , 和议也罢 , 其实都与后世清朝的不平等条约类似 , 对于宋朝来说就是割地赔款 , 画地为牢 。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文章插图

宋朝与南北朝时期的南朝不同 , 它在名义上还代表着整个华夏文明的正统 , 也在事实上占据着传统华夏文明的核心区 。于是 , 宋朝的“怂” , 使中原王朝从此不再有开拓进取之心 , 而科举取士的文官政治强化了这一立场 。后来的明朝虽然在开国之初一度向外开拓 , 但不久便又陷入了与宋朝同样的境地 。
我常常想 , 若非后来的元清两朝 , 我国大概率就会保持在画地为牢的长城以内 , 福祸相依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