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城计时诸葛亮弹的是古筝吗 空城计时诸葛亮背后还有两个书童 司马懿是看到他们才撤兵的吗

对空城计最大的倚仗,其实是城楼上的两童子?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
《三国演义》是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古人的智慧结晶 。书中对人物的刻画和情节的描写十分详细,容易让人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在注重描绘细节的同时,还怀有一种宏伟的大局观 。
作者借《三国演义》这本书深刻的描绘了当时三国时期的恩怨情仇,那种热血沸腾的戎马征程,可以说令众多读者受其感染,体会到其中的豪放气概 。

空城计时诸葛亮弹的是古筝吗 空城计时诸葛亮背后还有两个书童 司马懿是看到他们才撤兵的吗

文章插图
【空城计时诸葛亮弹的是古筝吗 空城计时诸葛亮背后还有两个书童 司马懿是看到他们才撤兵的吗】《三国演义》中精彩的片片比比皆是,并非只有武打场面才能让人感受到紧张与激动,那些精妙绝伦的计谋更是令人啧啧称奇 。在三国的众多计谋之中,''空城计''无疑是其中相当精彩的一部分,被人们广为传颂,流传至今 。
空城计的故事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刘备去世后刘禅继位,诸葛亮成为了托孤大臣 。
虽然蜀汉政权的皇帝是刘禅,但所有权势都掌控在诸葛亮手中 。我们都知道不论是小说中还是真正历史上,诸葛亮都算是一个''智多近妖''之人,但偏偏在独掌大权后他却用一件事硬生生拖垮了蜀汉,使得其成为三国中最先出局的那位,这件事就是北伐 。
五次北伐使得本就因战乱而生活的水深火热的百姓们再度拖进深渊,且从第一次北伐开始,就已经呈现了一边倒的局面,说实话这段历史我真是没想通,诸葛亮怎就铁了心要劳民伤财整北伐呢?在第一次北伐战争中,诸葛亮输掉了决定性的战役,街亭之战 。
空城计时诸葛亮弹的是古筝吗 空城计时诸葛亮背后还有两个书童 司马懿是看到他们才撤兵的吗

文章插图
街亭失守后司马懿率大军连夺蜀军三座城池,直逼后方机关西城,西城危在旦夕,城内人心惶惶,且已无兵可用 。诸葛亮急忙让大军撤退,但是司马懿的行军速度十分之快,没几日就抵达了西城 。
情况万分危急,此时诸葛亮再率领一些老弱病残出去迎战显然是不明智的;可如果固守城池的话,司马懿一心强攻,不消几日也可以把西城攻下来,到时候诸葛亮肯定在劫难逃,蜀军群龙无首,自然溃不成军 。
情急之下,诸葛亮心生一计,连忙叫人把蜀军旗帜隐藏起来,叫士兵把城门敞开,并且派遣几名士兵装扮成百姓的样子,去街上扫地 。自己则带着两个从小就跟着自己的书童,在高楼上拂袖弹琴 。
城内很多士兵对诸葛亮此举深表疑惑,心想诸葛亮为什么不抓紧时间逃跑反而在这里等着司马懿来抓,这不是自投罗网吗?
空城计时诸葛亮弹的是古筝吗 空城计时诸葛亮背后还有两个书童 司马懿是看到他们才撤兵的吗

文章插图
不久之后司马懿大军果然来到城下,看到城门敞开,旗帜毫无踪影,还有几个百姓在那里扫地,不由得心生疑虑 。生性多疑的他派遣士兵去前方打探情况 。这时诸葛亮突然弹奏曲子,一开始的调子十分温和,后来慢慢变的急促起来,司马懿的疑心越发的重了 。
他望向诸葛亮身边的两个童子,按照道理来说,如果诸葛亮是在装腔作势的话,他身旁的这两个书童看到这种阵仗,肯定会吓得腿脚哆嗦 。但是他发现这两个书童只是神色平淡站在诸葛亮的侧后,冷静之极 。
曲声越来越急促,到了极点之后,琴弦应声而断,一声脆响彻底颤动了司马懿紧绷着的心,他再也顾不上其他 。根据他对诸葛亮的了解,城内必定有伏兵,再看了看两个神色淡然的童子,他更加坚信自己的想法,于是急忙下令撤退 。
不费一兵一卒,不过两个童子一曲琴音,便将司马懿大军吓得退离,从此空城计被传为美谈,代代相传,成为了''三十六计''之一 。那么司马懿如此疑心错了吗?其实司马懿的考虑并没有错,他知道可能是诸葛亮在装腔作势,所以他把关注点放在了两个书童上 。
要知道小孩子心性不坚定,是最做不得假的,如果诸葛亮只是在虚张声势,那么两个童子必然异常慌张,可他们全程都十分淡定,仿佛司马懿一旦进城必定插翅难飞 。
诸葛亮知道司马懿生性多疑,且就当时的战局,曹魏大军已经是大获全胜,万一中计岂不是得不偿失?于是诸葛亮特意把伴随自己身边多年的书童带上,这两个书童什么大场面没有见过?早就已经练就了一副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的心境了 。所以从一开始,司马懿就一直被诸葛亮牵着鼻子走 。